一九四五年抗日時期,政府貪官眾多,很失民心。財政部直接稅署署長高秉坊貪污案被舉發後,初審判死刑,轟動全城。至二審時,卻又改判為無期徒刑,大失民望。張恨水寫了幾首「聽包公戲」的詩,以諷時事。
能斷陰陽是耶非,
所傳雖幻有深機;
冥官還向人間借,
太息清才宇宙稀。
詩指包公夜斷陰日斷陽,既做開封府尹,又兼陰世閻王。人世有清官包公,陰司清官還得向陽世求借。豈不是宇宙「清才」太少了嗎?
反映人心鼓板前,
放糧斷獄美如山;
無非大嚼屠門意,
轉覺愚民太可憐。
此詩說包公陳州放糧,沿途斷獄,無非是當世並沒有清官,所謂清官,好像路過屠門,口中大嚼一番,自我安慰罷了。
太子何曾換小貓,
爭傳佳話打龍袍;
台前我愛韌宗帝,
容得包公製鋸刀。
詩借打龍袍故事,影射高秉坊案,百姓痛恨貪污,高判死而不死,百姓嚴懲貪汙案的願望又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