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振廣
宋仁宗嘉祐元年,歐陽修為翰林學士,潦倒半生的蘇洵經蓋州知府張方平引薦,前來京城拜謁他。儘管歐陽修與張方平政見相左,交惡失和,但當他讀完蘇洵奉上的文章,仍是公正地誇讚:「文章當在此!」並沒有因為是政敵相薦而拒之門外,他更無私地向朝廷奏呈〈薦布衣蘇洵狀〉,終於使蘇洵脫穎而出,揚名京師。
次年,蘇軾也參加省試。某科目試後,點檢試卷官梅堯臣發現了一篇好文章,並報送禮部省試主考官歐陽修閱定,歐陽修覺得該文無論觀點還是文采都堪稱第一,以為是他的得意門生曾鞏寫的,為避嫌疑,便與梅堯臣商定將此文列為第二。到了另一科目,他們又見到了同樣特色的一篇好文章,於是便毫不猶豫地列為了第一。
到放榜時,歐陽修方知這兩篇美文皆出自蘇軾之手。歐陽修喜形於色地對梅堯臣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莫擋道,放他出人頭地也。」宋朝文壇,大儒宗師眾多,但論知名度當首推蘇軾,而實際上讓蘇軾彰顯才華的推薦者卻是歐陽修。
歐陽修一生不光文章垂千古,而且襟懷如海洋,唯才是舉,使許多有真才實學的學子人盡其才,是歷史上文人相重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