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是古代先民從經年累積的農耕實踐中,綜合天文、物候及氣象變化等因素所創設,將一年分成二十四節氣,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等,每一節氣與農務息息相關,可說是農民日常生活的寶典。
圖/陳立人
文/陳立人
節氣,是古代先民從經年累積的農耕實踐中,綜合天文、物候及氣象變化等因素所創設,將一年分成二十四節氣,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等,每一節氣與農務息息相關,可說是農民日常生活的寶典。
後壁菁寮部落居民以務農為生,在村莊的產業道路旁,有一座顯眼的節氣立牌,紅色的扇葉上分別寫著24節氣的名稱,還有兩個造型可愛的小鐵人踏著轉輪。當微風吹起,帶動兩旁的扇葉不停旋轉,也象徵24節氣周而復始的循環。
紅色的節氣扇葉,在藍藍的天空及綠油油的秧苗襯托下,顯得特別亮眼,此立牌也成為該社區最吸晴的地標,更代表著農民一年四季辛勤耕種的景況,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