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探究】敢於拒絕

文/崇輝 |2019.02.25
1683觀看次
字級

文/崇輝

《西遊記》把通天河老黿溼經書之事,放在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最後,賦予的深意是:要用這場因沒有兌現的承諾引起的風波,讓以為自己功德圓滿,歡喜不盡的他們,體會只有敢於拒絕,才意味著重新開始的道理,否則,後患無窮。

拒絕很難,尤其對一心向善的人來說,在人情世故方面,對行個方便的事,敢於大聲說:「不!」更是難上加難,何況人家還有幫忙渡河之恩。且通天河老黿所托,乍看起來是件向佛祖問結果的小事,心地醇善的唐僧最初不知其中有詐就痛快地答應了。

實際上,這看似簡單的一問,裡面機關重重。不僅是利用唐僧的感恩之心,夾帶私貨,更是教唆唐僧假公濟私,泄露天機之舉。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佛講隨緣,機緣未到不可說。脫去本殼是自己修行的結果,也是緣分,連悟空的緊箍咒都可以在其大功告成時自然消失,何須一問?所以,等到再見老黿時,才意識到自己中了圈套的唐僧無言以對。認為唐僧言而無信打了誑語的老黿,立馬就撂挑子,使他們落水蒙難,還招來風、霧、雷、熌等陰魔作號,欲奪所取之經。

在這件事情上,雖然悟空有所警惕:「你端的是真實之情麼?」還是架不住老黿賭咒發誓的忽悠,更有上次黑水河神為報復得水府之恩,為他們阻水過河的經驗,就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次他們也有幫老黿收回水黿之第之恩,理應知恩圖報。完全忽略了,在這兩個類似的過程中,黑水河神與通天河老黿的表現完全不一樣的細節,而這些細節恰恰顯示了二者品格的優劣。

在黑水河降妖伏魔的過程,黑水河神是一位不可或缺的積極參與者。而在「三藏有災沉水宅,觀音救難現魚籃」出現的通天河老黿,始終就是個隔岸觀火的受益者,只有等到發現唐僧等人,居然有勞動觀音菩薩大駕之能,想到自己的有殼之苦時,才露頭獻技,趕來攀附。

由此看來,黑水河神的舉動是由衷的知恩圖報;而通天河老黿的是用感恩之情包裝得寸進尺寸的貪,給恩人下套的執。

偏執的貪念,最善矯情,具有高度的欺騙性。往往以行個方便為名,行壞了規矩之實。不要說肉體凡胎的唐僧,就連火眼金睛的悟空,在沒成為受害者之前都會被蒙蔽,以為老黿有拳拳的接待之心,更沒預料,其願望未成,會立刻翻臉胡為,所以,不要被人情世故的表象蒙蔽,敢於拒絕是種更大的擔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