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二二八年,秦國滅了趙國後,兵臨燕國城下,形勢十分危急。荊軻受燕太子丹的重托去秦國刺殺秦王,太子丹等人在易水河畔為荊軻送行。
多年來,歷史學家多數認為「易水」在河北易縣;但文獻中的其他地名卻無法據此對號入坐,經過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曲英杰等專家的考證,荊軻別燕太子丹的具體地方,應在安新縣白洋淀附近。
曲英杰認為,易水應分南、北、中三條,而南易水發於太行山區,流經保定安新縣安州流入白洋淀。在戰國時這裡正是燕國和趙國的分界線,有「燕南趙北」之稱。燕太子丹送別荊軻在明、清兩代的《安州志》上也有明確記載,寫著「三官廟前,舊有秋風台,在城北易水旁,即燕丹送荊軻之處。」在安新縣也發現了古秋風台遺址和刻有「古秋風台」的石碑,在石碑的背面刻有詳細介紹荊軻別燕太子丹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