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長三角一體化 加速產業融合 文╱記者何欣榮、屈凌燕、楊紹功、徐海濤 |2019.02.09 語音朗讀 39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C919國產大型客機103架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圖/新華社 一列杭黃高鐵列車駛向安徽黃山北站。圖/新華社 在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沙盤前,參觀者聽取建設規畫。圖/新華社 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噸位」最大的展品——德國機床設備「金牛座」龍門銑在會上簽約成交。圖/新華社上海一家企業的工作人員在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一網通辦」綜合服務窗口諮詢。圖/新華社2018年12月1日,在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內,市民使用手機掃碼進站。圖/新華社 文/記者何欣榮、屈凌燕、楊紹功、徐海濤 詩畫高鐵,最憶杭黃。連接浙皖七個5A級景區,有著「最美高鐵」之稱的杭黃高鐵,一月下旬迎來首個春運。從百年前的「徽杭古道」,到如今的杭黃高鐵。風馳電掣的速度,印證著區域協調發展的熱度。 通路更暢、平台更廣、產業鏈融合更深、全球競爭力更強——二○一八年以來,中國大陸一系列新的布局在長三角落子如飛,一連串新的變革在三省一市揭開大幕。 打通斷頭路 民眾有感 二○一九年第一個工作日,浙江省嘉興市一批新組建的機構部門陸續掛牌。其中,「嘉興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辦公室」的招牌尤為引人注目。 打通斷頭路、規畫城際軌道交通、共建大項目大平台……自二○一七年設立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範區以來,嘉興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動作頻頻。二○一八年十一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嘉興的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戰略再次按下「快進鍵」。 家在上海松江區的張斌,原本在松江出口加工區工作。二○一六年,張斌所在的公司搬遷至毗鄰的浙江省嘉善縣(隸屬嘉興市),他也從此開啟了「雙城」生活。 在兩個城市之間奔波,交通是張斌一開始最擔心的問題。不過,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高鐵、高速、軌交等立體交通網絡日趨完善,張斌的憂慮逐漸化解。「七點五十分從家出發,八點二十五分就到公司了。嘉善與上海之間,不過是喝一杯咖啡的時間距離。」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祕書長郁鴻勝說,這要求政府在有形的「斷頭路」之外,打通各種無形的「斷頭路」,讓醫療、教育和社保等領域的制度體系對接起來,提供更為便利的公共服務。 辦好「一張卡」,是長三角一體化在民生領域的一大投影。長三角地區往來密切,群眾對「一卡聯通」、「一卡結算」的需求強烈。尤其在交通、醫保、養老等領域,民生「一卡通」既讓老百姓有獲得感,也能夠增進其對一體化的認同感。 二○一八年下半年,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正式實施。首批納入結算範圍的,包括上海華山醫院、瑞金醫院等「大院名院」在內的「三省一市」醫院約四十家。 王文斌是南通一家企業駐滬分支機構負責人。按照新的政策,王文斌在南通的醫保部門辦理備案手續,然後在上海試點的醫療機構就醫,就可以直接刷卡結算,不用像以前一樣先自費再回總部報銷。「感覺在上海不再是異鄉人,而是長三角人」。 共認「一個章」,讓長三角群眾辦事創業更方便。二○一八年以來,長三角地區從市場准入和大通關建設等方面著手,優化整體營商環境,讓三省一市的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 二○一八年九月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個城市實現「一網通辦」,發出了大陸首批異地辦理的十一張營業執照,安徽宣城智谷眾創空間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俞佺是「嘗鮮者」之一。 俞佺所在的企業想在上海設立一個研發中心。有了「一網通辦」,俞佺只跑了兩趟宣城的政務窗口,第一次提交資料,過了兩三天就把營業執照領回來了,「跟去上海辦的一模一樣」。 改革創新 競爭有優勢 二○一九年初,浙江省寧波市宣布,二○一八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目前,長三角地區已擁有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寧波等六個萬億GDP城市,數量在大陸名列前茅。 GDP不是唯一指標。從長三角各地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傳來訊息:實現高質量發展,長三角地區在改革開放、創新轉型方面,效應日益凸顯。 其中,二○一八年十一月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長三角」元素格外突出。博覽會的兩大明星展品:「體量之最」金牛座龍門銑和「價格之最」義大利AW189直升機,最終都進了長三角採購商的「購物車」。 大手筆背後,彰顯出長三角創新轉型的強勁動能。目前,長三角地區正在加快布局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共同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 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占據大陸積體電路產業半壁江山。上海華虹集團投資一百億美元在江蘇無錫建設積體電路研發和製造基地,阿里新成立的平頭哥半導體公司落戶上海張江科學城,三省一市在芯片領域的合作結出碩果。 「圍繞打造『中國芯』,二○一九年浦東新區將加快建設上海集成(積體)電路設計產業園,推進中芯國際十二英吋生產線投產,推動國內集成電路製造工藝邁向全球第一梯隊。」上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說。 此外,在江蘇鎮江,十一家企業躋身國產大型客機C919的協作配套供應商,僅航天海鷹一家就承接了C919後機身的四個工作包。 「鎮江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得益於長三角一體化的思維。沒有這種理念和意識,就沒有今天的創新協作。」鎮江航空航天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楊承忠說。 小到芯片、大到飛機,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長周振華說,上海和周邊的長三角城市正在形成一種平行的分工協同關係。「上海不是全能的,也不用在每個領域都是最強。只有避免同質化競爭,才能在更大範圍內互利共贏。」 前一篇文章 洞悉大陸趨勢 掌握脈動 下一篇文章 用數字快速理解長三角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大陸產業發展】冠旭電子 在工廠裡栽出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