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北訊】小胖威利症病友因下視丘功能障礙、無法控制想吃欲望,從小須注射生長激素,並針對行為異常及情緒問題治療,家長得二十四小時緊盯孩子「不偷吃」,相當辛苦;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昨日舉行座談,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蔡立平表示,目前國際針對小胖威利症的臨床藥物人體實驗已有一定成果,可抑制食欲及穩定情緒,預計五年內就能正式問世,減輕家長照顧負擔。
蔡立平表示,小胖威利症病友有染色體異常、肌肉張力低下等症狀,食欲異常旺盛,飲食必須嚴格控制,也容易因吃不到東西而有暴怒、偷竊食物等行為,不過因外表看不出來,家長常被責難,照顧上特別辛苦,目前臨床上也只能以生長激素及強迫症等藥物,針對發育及情緒問題進行治療。
蔡立平說,醫界發現,用於加速婦女生產的催產素,能促進厭食激素分泌,對於部分小胖威利病友有抑制食欲效果,不過部分患者使用後情緒卻更暴躁;另種用於剖腹產子宮收縮不良的巧特欣(Carbetocin),經實驗也有抑制食欲、改善行為效果。
此外,國外也曾針對新生兒高胰島素低血糖症的用藥Diazoxide進行小規模人體實驗,發現可抑制小胖威利病友的食欲,且脂肪量下降、肌肉量上升,連腹圍都能縮小,也沒有引發糖尿病等的副作用,去年五月已經進展到較大規模的人體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