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生命禪修營歡喜圓滿,學員心得座談。圖/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一百五十位學員從品茗、吃點心的過程,覺察念頭的起伏。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人間社記者陳璿宇大樹報導】「日常生活不追逐外塵,放下身心得自在。」教師生命禪學營二十五日於佛光山禪淨法堂體驗「茶禪一味」。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隨堂開示禪門法要,從古德與經典,印證修行的要點,提點學員精進用功,照顧當下。
行住坐臥
學習覺照身心
一百五十位學員從品茗、吃點心的過程,覺察念頭的起伏,從禪修中學習如何覺照自己的身心變化,當下發現這「一念心」,有多少個念頭經歷了千生萬死。
「學佛,就是學習明白、學習方向、學習自在。」心保和尚表示,當六根追逐六塵,心沒有停下來,容易身心俱疲。就好像一個人,不停地勞動,終究會感到疲憊。不追逐塵勞,放下身心得自在。過去,傅大士講《金剛經》,上台他拿起案尺用力一拍桌子就走了,台下的梁武帝一頭霧水,身旁的寶誌公禪師對梁武帝說:「傅大士已經說完《金剛經》。」
心保和尚指出,世間所有一切皆是「緣起」,四大假合,五蘊無我,從十二因緣明白生命的起源,沒有一個實在的「我」,但凡夫以為有個「我」,如「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有生有死」而煮沙想成飯,不得自在,不得解脫。《中論》云:「諸法不自生、也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世間無常,法爾如是。
「有人修行一輩子不知無常,自認修行很有功德,知見不對,徒勞無功。」心保和尚語重心長,再舉禪宗達摩祖師對二祖慧可大師講過「覓心了不可得」,打破一般人的迷失,其實,無明就是煩惱。誠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若能明白緣起性空,從緣起看到無常,苦與樂皆是緣起,進一步「從緣起知無我」,知實相,解真理,就能早一點覺悟。
至道無難
去除貪愛執著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心保和尚勸勉學員,有福德接觸佛法,若不用心,曇花一現;聽聞佛法,不思惟精進,與佛陀擦肩而過。吃飯睡覺無人能代替,覺悟才會精進。觀看世間,必須看出真理,出脫輪迴必須靠智慧。關鍵在於十二因緣,六根接觸六塵,「觸、受」隨時在發生。今生的「愛、取、有」將會造就來生輪迴的因。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修行無非就是要去除貪愛與執著。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二十三至二十七日於佛光山舉辦「二○一九年教師生命教育禪修營──人間生活禪」,有校長、教授、主任、教師共一百五十位,透過禪修調身、調息、調心、禪堂跑香,體驗人間生活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