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風光】體證佛法 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19.01.26 語音朗讀 15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修持中培養定慧。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讀書會中,長養佛法。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出坡。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光山叢林學院是佛光山開山時第一棟建築,這裡培育了來自世界各地,前來修學佛法的學子,四周的一草一木更見證他們的成長過程,一步步從迷茫到發大願心。 叢林學院的教學特色是解行並重,學生除了平日研讀佛法義理,也從出坡作務及參與的各項活動中,進一步體證佛法。 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一顆心,一顆已被染汙而我們卻懵然不知的單純之心。作為人間佛教菩薩道的行者,修正自己的行為和心念;為人處事中懂得承擔、感恩和發心,把佛法融入生活,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在利益他人的過程中也自我得益,長養菩提心,讓「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長開智慧花」。 專一乙/葉慧儀 學院是一個安全自由,自我革命的好地方,因為大家都是為了修行而來,懂得不斷自我修正、改變及提升自己;這裡沒有社會上的人我競爭,只有自我努力向上,期望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甚至還會鼓勵身邊的同學一起奮鬥向前邁進。 師長們從不吝於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學習和成長,不怕我們犯錯,只怕我們不知懺悔與認錯。 這裡的環境對很多人來說,稱不上自由,卻讓我感到自在,因為這裡不用手機、錢包、手錶,同樣可以三餐溫飽,隨著鐘板訊號,和大眾一起生活。因為沒有手機,所以能在書海中遨遊;透過集體創作,學習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一件事;因為有師父上人的指導,我們可以從大格局看世界。 學院最特別的是,沒有鏡子卻能看見最原本、有棱有角的自己,看別人的同時也看自己,因為外面的一切都是內心的投射,透過關照自心來修正自己。 修行這條路漫長而孤獨,卻不孤單,漫長是因為我們有很多習氣需要修正;孤獨是因為修行這件事只有為自己努力奮鬥;而不孤單是因為一路上都有善知識陪伴,給予協助和指導,由衷感謝這些善知識,成為我修行路上的養分,願我們在修行路上不忘初心,永不退轉。 專一乙/洪以懿 剛進佛學院時,想著怯弱的自己,怎會有勇氣來到學院,轉眼間四個月過去,這段時間試著去面對與釐清自己,除了上課之外,還參與山上大小活動,藉由種種外境因緣,來面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跨越一分,內心便坦然一分。 在這裡,行解並重的歷練與學習,讓我們從不同角度思考生命的實相;縱然煩惱還在,但停留的時間似乎比過去短一點點;執著還是有,但執取的東西似乎比過去少一點;龜速般的前進也無妨,總是在路上了。 專一甲/陳斯瑩 學院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學長同學們,大家融入這個大家庭,一心學習佛法,透過課程薰習佛法,觀照自己,像是被子要折疊整齊如豆腐乾;走路、排班要有威儀,心能澄定一處,不受外界干擾;過堂吃飯禁語,對十方信施的供養心懷感恩等,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讓我每一天都看見樣貌全新的自己。 英文二/簡嘉靚 學院的日子,就像海上乘舟,在一波一波的浪濤下,有時前進,有時後退,充滿挑戰。我始終以接受的心念學習周邊一切,生命如同湧泉活水般躍動,我們雖然沒有辦法擁有充裕的物質,但心裡卻充滿感恩與滿足。 前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哲人典範 下一篇文章 懷古慨今 多聞勵行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22025.07.1303【圖文書】《當你發現一顆剛剛好的石頭》 一顆石頭 一個新發現2025.07.1304【閃文集】印刷的奇蹟2025.07.1505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胡吳秀麗2025.07.1206儀式 創造不凡生活2025.07.1307【森活筆記】皺葉椒草 綠色解憂神器2025.07.1308做一棵照亮別人的「科技樹」2025.07.1309大馬關丹站VEGRUN 跑出綠色行動力2025.07.1510柏林佛光山蔬食工作坊 蘿蔔絲酥餅首登場2025.07.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 叢林獅子吼傳燈人間【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叢林風光】 人間佛教社會應用【叢林風光】叢林易地教學 悲智願行的實踐【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集體創作 眾中有我【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在全世界看見人間佛教 作者其他文章【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