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老夫子美崙居」 一口好井 文/邱秀堂 |2019.01.23 語音朗讀 394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老夫子美崙居」的設計發想始於2016年春。從右至左,建築師陳冠華、作者、王澤、作者弟弟和母親。圖/邱盛材 這口古井養了作者家族五代人以上。圖/邱盛材 深入井底的十幾條管子,通到周圍每戶人家屋頂的水塔。圖/邱盛材 矗立於天際的不銹鋼巨桶,就是村人存放 井水的「自來水」塔。圖/邱盛材 文/邱秀堂 不論是台灣或國外的朋友,來到屏東縣竹田鄉美崙村我的娘家,看到門口附近有一口古井,都忍不住好奇問:「哇,現在還有人打井水喝啊?深入井底的十幾條管子通到哪裡?」 從井底抽上來的井水,全到了周圍每戶人家屋頂上的銀色水桶。矗立於村莊天際的那些不銹鋼巨桶,不是外星人的基地,而是我們的「自來水」塔。 自古以來,一條河流,誕生一座城市,一口水井,誕生一座村莊;美崙村將近一百戶人家,有邱姓、劉姓、謝姓、李姓、張姓等家族,當年都是先打井再圍著井安家落戶。我們家族的這口古井已超過百年,由水桶打水至今改用電力馬達抽水,養了五代人以上,舉凡煮飯、洗衣、浴廁用水,都得靠水井。 這口井不但源源不絕,而且水質清澈甘甜,小時候常聽媽媽說:「賣豆腐的阿寶嫂,每次都來我們這裡取水,做出來的豆腐味道特別鮮美。」 近年來環保意識提升,鄉親們恐地下水源遭汙染,村裡供奉中壇元帥(哪吒太子)的「通明宮」廟前,設有政府核准的自助式「活泉加水站」。媽媽開始從加水站買水回來煮沸,再泡茶、煮咖啡或當白湯茶(客語,白開水)。後來我們買了雙出水龍頭淨水的開飲機,讓原本從水塔出來的水多一道過濾器消毒把關,年事已高的媽媽就不必提著水桶去加水站買水。 井,是無字書,可以穿越時光。如成語「背井離鄉」,指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高中畢業後我離開家鄉求學,立業成家,在異鄉將近半個世紀,每每聽到那首〈冷井情深〉歌: 「再久的時間我可以等/再長的寒冷我可以忍/冷井情深/冷井情深/等一次最後的沸騰……」思及故鄉水,內心總是悸動不已。自從有了高鐵,從台北回屏東不再遙遠,但夢中仍不時墜入故鄉,記憶深處也總有童年井邊打水的過往。 井,也讓人飲水思源。多年前追隨「台灣古蹟仙」林衡道教授探訪彰化、鹿港史蹟,在彰化城隍廟前,林教授解說嘉慶六年(一八○一)的「古月井記」碑(木牌今藏彰化古月民俗館),碑文大意是說:彰化城東門外八卦山麓李氏園中新掘出一泉,泉水清澈甘美,使汲取者趨之若鶩,然李氏不堪其擾,糾紛不斷,甚至興訟於當局。於是,清代彰化縣知縣胡應魁捐俸購買整建,作為公用。文後有七言絕句詩:「我馬經行處,披沙得石泉;清光誰與匹,萬古月輪圓。」古月合起來就是「胡」,使得這口「古月井」充滿大愛又有雅趣;隨後到鹿港瑤林街十二號「三槐堂」前的「半邊井」,王家自家鑿的井在圍牆內,另一邊在牆外,方便路人或左鄰右舍汲水取用,此古井已成為當地著名的景點之一。 丙申年春分,大弟盛林將他名下果園的地契無償過戶給我,慷慨成全我和另一半王澤的心願,興建「老夫子美崙居」。王澤邀請他的好友陳冠華建築師設計、監造,以簡潔、單純、大方、環保為基調,於去年立秋動土興工。 看著離娘家不遠的果園「平地起高樓」,房子主體將於今年春完成,緊接著展開打井工程,腦海裡不時浮現明代文徵明(一四七○─一五五九)的〈惠山茶繪圖〉卷,他和一群文人雅士至無錫惠山遊覽,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以茶會友的場景,我好生嚮往。 新的一年,許「老夫子美崙居」有一口甘洌清甜的井水,我們可以和家人、好友們在庭院品茗、煮咖啡,迎日出、觀晚霞、數星星,也可以靜心創作,這樣的鄉居田園生活,真令人期待!♣ 前一篇文章 【詩】在淡水遇見畫家陳澄波 下一篇文章 【詩】 古厝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傳奇,誰說了算?老夫子人偶情緣我的父親 【陽台花園】 粉紅色凌霄花臉書情緣【浮世畫框】 好時光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