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美術館》京都好博學 翻轉看展經驗

曹麗蕙 |2019.01.14
3958觀看次
字級
走進「京都好博學」展場,彷彿來到大學講堂。圖/黃宏錡攝影,北師美術館提供
「大學講堂」展區。策展人、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圖/記者曹麗蕙
說明文字小卡陳列在二樓展廳牆面。圖/記者曹麗蕙

文/記者曹麗蕙

大型黑板上滿是老師授課的板書、學生坐在階梯式教室裡埋首書寫筆記,這不是一般的大學講堂,而是北師美術館特別佈置的「京都好博學」現場。轉彎走進會場中,還能看到一系列日本歷史畫家珍貴的手繪教學用掛圖、百年前大學發展出的各科教具,以及大學博物館珍藏的佛教文物等,讓民眾一踏進展場,彷彿開啟一場知識與教育的探索之旅!

2011年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成立北師美術館,這次首度與「京都.大學博物館聯盟」合辦「京都好博學」特展,展出來自日本京都14所大學博物館、200多件學術研究與教學歷程的珍貴文物,年代橫跨西元前3世紀至21世紀,完整呈現京都高等教育與生活文化傳承的脈絡。

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為北教大藝術與造形設計系教授,也是這次的策展人。她表示,特展分為三大主題:「大學講堂」、「京都生活」、「異地探索」,「這是一個很不一樣的展覽,訴說著20世紀日本近代化教育的歷程。」

她指出,大學博物館展覽有一個很重要意涵,就是「呈現學術研究和教育教學」,因此在「大學講堂」主題中,透過14所京都大學博物館歷年來收藏的文物、老師田調的研究成果、教學教具、學生作業等的展現,民眾更能一窺京都社會近代化歷程與背後教育發展的軌跡面貌。

此外,因1895年台灣被日本納為殖民地,台日關係也反映在當時形成的大學教育、研究成果與收藏資料上,所以在「異地探索」主題區中,更是展現台日合作的能量,展品包括有台灣實驗林影像與研究紀錄本、台灣原住民文物,如達悟族的土偶、排灣族的木盾等,相當豐富。

「京都好博學」特展最特別的是試圖「翻轉民眾的看展經驗」,空間佈展呈現大學講堂的概念,不僅有黑板、階梯教室,還打造一個藝術計畫MoNTUE EXCHANGE,「這不是一般欣賞名品的展覽,我們很重視民眾觀展的體驗和過程,盼參觀者能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林曼麗表示,這次的展品旁邊都沒有貼說明牌,說明文字是以小卡形式,陳列在二樓展廳的牆面,民眾在參觀前可先去探尋對那些展品有興趣,蒐集說明小卡,就能在會場中開展探索、發現之旅。

此外,參觀結束後,歡迎民眾坐在階梯式教室裡寫下「共同筆記」,與其他參觀者分享自己的參展心得和想法,民眾也可閱讀其他人的筆記,「這是一個鼓勵互動、主動學習的展覽,相當適合親子與師生前來欣賞」。展期至2月24日,免費入場參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