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畢業了,他們要我題個字以為勉勵。想了一下,提筆寫了「心寬地厚、志高力實」八個大字。一夥人又圍著我,要我為這些字句說解一番。
蓋「心寬」能容人,「地厚」能長物。心寬了,氣也就和了,那地也就平坦了!世間事有趣的是,事自會找路,不須人太做作,一落做作、虛矯,這「路」你找得千辛萬苦,即若找到了,卻又可能是迷路一途。反過來,你奮勉而切實,不落做作,只問自家努力,事自會尋路來找你,心念正了,這便是正途。這正途就因你有了這份自覺,也就自然而然地來了!
職務有高低,人格有品級;勢力多爭競,道德自生長。
人要的是道德的生長,不是勢力的掠取;人間種種功名利祿,「當時則榮,歿則已焉!」。說真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並不是唱高調的話,這說的是生命綿長的自我惕勵與責任而已。有了權力,失去了性情;有了利祿,失去了心地,這不是莫大的損傷嗎?有了損傷,又拿更大的權力、更大的利祿來療傷,這不是愚之又愚、蠢之又蠢嗎?
「道德」,「道」是總體的根源,「德」是內在的本性,所行所事,能想及「總體的根源」,能反思「內在的本性」,這就是心存道德,有此一存,便自生長。這世界就這樣來了,我們說這是「道生之、德蓄之」,這是生長、是涵養。
「志高」如日月在天,無物不照,既然照亮了,也就放下了,沒什好計較的。不計較可不是輕忽帶過,不計較才能辨明清晰,才能從對象理解的清楚,回到自家身心的明白;明了、白了,放了、下了,實實落落的,真真切切的,去體貼,就生出慈心悲感來!這就是「力實」。「力實」不是為了一工具性的蠻力,而是一自為目的真切落實。不急不躁,只是從容,自能中道,這便是「力實」。有這等「力實」,才是「志高」。「志高」心不高,「力實」氣不傲;「志高」者,應當是「心平」的;「力實」者,應當是「氣和」的。說「心平氣和」也好,但不若說「志高力實」,因為說心平氣和,還是平鋪的說;說志高力實,這是立體的說。這是從人的「覺」處說。有這「覺」,這天地才成天地,萬物才成萬物,「覺」是日月明照。
感念師友扶持,道義相勉,即此「感念」就是丹心,就是赤忱;這樣的道義相勉,傳衍所成,便是「汗青」,便是歷史。歷史有古今,「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原來就在倫常日用間,也只平平實實地,雍雍容容地,心寬地自厚,志高力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