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面面觀】茶香裡的教養哲學

文/余佩蓉 |2019.01.08
1377觀看次
字級

文/余佩蓉

我很喜歡趁周日到農夫市集走走,一方面向小農採買新鮮蔬果,一方面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在市集裡有得看,有得買,還有得「學」呢!

其中一家賣茶葉的商家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見攤位前擺了一張原木做成的茶桌,老闆不急著賣茶葉,而是邀請客人前來喝茶,也教大家怎麼泡一壺好茶,讓大家因「茶香」而佇足,順便聆聽泡茶的學問。

「不同的茶葉,需要不同的水溫、水量及浸泡時間,否則泡出來的茶會又苦又澀。」老闆邊泡茶,邊傳授「泡茶經」,繼續說著:「品茗著重泡茶時的氣氛,茶席擺設、茶葉、水溫、茶具、人的心情,不同的情境會品出不同的茶香。」真是想不到,要喝到一杯好茶,竟有這麼多要注意的「眉角」,著實令我大開眼界。

泡茶,跟教育孩子的過程,不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嗎?不同的茶葉,得視它的特質用不同的水溫、水量及浸泡時間,才能泡出一壺順口回甘的好茶;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習方式也不同,即使身在同一間教室裡,掌握與理解的方式也不同,「學習風格」迥異。

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對於擅長以語言及閱讀文字來學習的「聽覺型」與「閱讀型」孩子,學習效果自然較佳;然而,對於習慣於以圖像與圖表來學習的「視覺型」孩子,以及動手操作具體物品的「操作型」孩子而言,明顯較不適合。

因此,父母或教學者必須隨時調整,以不同的策略來引導孩子學習,不但要教導他們認識自己的學習風格,還得引領孩子學會運用不同的方法,促進學習效率,如:親子、師生或同儕間對於一個事件或現象進行腦力激盪、多方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自己動手實驗或操作儀器、運用圖像式的心智圖做重點筆記等等。

而品茗時,對於外在氛圍的營造,不就是「身教」與「境教」嗎?孩子不喜歡讀書,其實不見得是他們本身沒有求知欲,而是缺乏大人的示範與適合讀書的環境。當家裡有個專屬於閱讀的空間或是一整面書牆,燈光明亮、氣氛溫馨,父母從小和孩子共讀一本本好書,一同沉浸於書香,長期耳濡目染下,哪會不愛閱讀呢?

與「茶香」相遇,我學會了如何泡茶,更領悟到珍貴的教養哲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