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步道 講究天地合一 |2019.01.06 語音朗讀 27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淡蘭百年山徑手作步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優先示範計畫。圖/資料照片 大家就地取材,以自然工法修復步道。圖/資料照片 大家就地取材,以自然工法修復步道。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山林步道間常見的石板路及砌石牆都不是自然形成,而是透過手作步道師的巧手蓋成。為了讓這些技藝可以傳承,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昨天表揚來自屏東三地門排灣族的呂來謀、新竹關西客家的羅吉榮及南投信義布農族的伍玉龍。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表示,熟悉步道傳統工藝的匠師日益凋零,他們是一群「瀕危文化」的守護者,默默在各地守護,傳承古道修繕工藝,協會推動「手作步道」十多年,去年開國際先河,創立榮譽步道師,邀集來自景觀、登山、建築、文化、古道、生態監測及生態工法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效法文化資產審議精神組成審議小組,此次授與榮譽步道師的頭銜給呂來謀、羅吉榮跟伍玉龍三位。 山林中步道跟石牆其實都是透過手作步道師,親手將石頭或石板一塊一塊的砌成,讓登山者可以踏上安全且舒服的山林步道,享受山林帶給旅人的寧靜。 就地取材 避免破壞生態 手作步道的工法常是因地而異、因地制宜,講究以手工方式維護步道,就地取材並與周遭自然景觀融入,減少對自然山徑、環境生態的干擾。協會因此舉辦手作步道工作假期,讓義工實地觀察步道的地勢、地質條件,親身體驗搬運、挪移石塊,了解如何讓它以恰恰好的角度,坐立在路基上,就像是盤古開天以來就在那兒一般。 協會去年十二月與農委會林務局暨嘉義林區管理處規畫,在嘉義大學樵夫義工隊和台南社區大學等在地夥伴合作,以手作步道的方式修復一百七十四公尺長的烏山嶺東西口步道,重現一九六○年代「東西口健行」的時代記憶。 作家劉克襄表示,三年前他首次到達瓦達旺的舊部落時,看過去都是一片完整保存的石板屋,就像是馬雅城一樣,而道路都是用石板鋪成,讓他非常震驚。這些石板道路跟石板屋,都是今年已經八十六歲的呂來謀的生長記憶。 呂來謀考量到,如果不用石板做步道,下雨天就會被沖刷,因此開始用石板來做步道、做房子,對呂來謀來說,石板構築成的家屋、石頭鋪成的道路,都是他努力推動傳承的使命。 不僅呂來謀希望將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羅吉榮跟伍玉龍也擁有相同的心情。羅吉榮說,堆砌卵石時每顆石頭上下左右之間,都必需緊密靠近、咬合,每砌完一層就要用沙耙將土石回填駁砍後方,才能完成穩固的駁砍。 綠道願景 危險降到最低 伍玉龍則是登山界無人不曉的「台灣雪巴」,但在卸下登山裝備後,伍玉龍的日常則是帶著年輕人組成的工班,在台灣各地高山從事友善環境的高山步道營造工程。他說,希望能有新的年輕人,可以加入他的行列。 伍玉龍強調,他在接觸手作步道時只有三個想法,第一個就是要把環境破壞降到最低,第二個就是要把使用者的危險降到最低,最後要把登山安全提到最高點,這就是他們要的快樂。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二○一六年開始與政府合作,藉由國家綠道的規畫,用整體性、系統性地保存各種綠色廊道,落實國家綠道願景,藉此發展屬於台灣的長距離步道。 串聯起台3線沿線聚落面貌的樟之細路,全長約四百公里,為早年客家先民運送樟腦到港口的台3線小徑(現今台中東勢到桃園龍潭三坑一帶)。另規畫中的淡蘭百年山徑(為早年從淡水廳到噶瑪蘭廳的交通路線──現今台北到宜蘭),已獲行政院核定成為「國家級綠道」的優先示範計畫,也是北台灣第一條長途步道。 前一篇文章 孝女號召全球網友 二戰老兵生日 收到5萬張賀卡 下一篇文章 印度國鐵 招考6.3萬人 來了1900萬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5【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大賽道奇2連霸 21世紀首見習李會加強中韓戰略溝通 促北韓重返對話APEC慶州宣言 聚焦AI、人口挑戰習近平見高市早苗 籲日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輝達攜南韓 打造主權 AI 基建習川會沒談台灣 美降關稅、陸暫停稀土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