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署推廣水域運動,圖為海佃國中參加全國競速輕艇賽。
圖/海佃國中提供
【本報台北訊】為推廣水域運動體驗學習機會,及鼓勵學校培養學生的游泳能力,教育部體育署最近修正補助推動學校游泳及水域運動實施要點,提供大專校院以下學校申請,除可用於幫助學生「不怕水」,還能辦理各式體驗營、水域競賽,有學校已藉此發展出獨木舟、輕艇等特色運動,甚至保送學生進入體育班就讀。
體育署鼓勵國小至高中學校推廣游泳體驗,各校可透過計畫申請補助,用於辦理區域性水域運動體驗、游泳課程及體驗活動,也可用於更新水域場地設備,包括整建老舊的游泳池等。不過各校必須符合相關條件,包括具有水域相關社團或科系、辦理水域運動具有績效,以及地理環境適合推廣水域運動等。
根據該要點,水域活動不僅限游泳,包括風浪板、獨木舟、輕艇、帆船、水球等十多項水域運動均涵蓋在內。體育署表示,除水上芭蕾尚未有學校申請,其他包括獨木舟、輕艇、水球等都已有學校正在進行推廣,且愈來愈常見,有些甚至成為學校特色。
台南市海佃國中兩年前結合地方資源發展輕艇運動,一○六學年度榮獲全中運第二名,體育組長莊武勳表示,水域運動可訓練孩子身心靈發展,平時帶學生到嘉南大圳練習,學生在划槳時,邊欣賞家鄉的水文風土,同時感受如何運用身體的力量。
莊武勳說,學校推動輕艇運動才兩年,就有不錯成績,去年一般生打敗蟬聯已久的體育班冠軍隊伍。他進一步表示,有些學生因練出興趣,繼續往體育之路發展,除了有學生靠著輕艇成績直升當地高中體育班,還有人進入台北體院體育班。
教育部體育署表示,此次主要修改各縣市政府實施游泳教學的補助比率,依照財力分級不同,最高補助從原本不超過百分之五十提高至八成,盼鼓勵學校加強推廣相關課程,培養學生熟習水域的能力。另外,體育署也鼓勵學校,在申請計畫中針對低收入家庭、原住民、偏遠、山地、離島地區等弱勢族群學生提供優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