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圓滿 往生淨土》呂黃元妹老菩薩 慈母典範 曹麗蕙 |2018.12.29 語音朗讀 41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2014年母親節,呂家子孫偕同呂黃元妹老夫人(前排左2)回到兒時生長的地方—青埔一日遊,闔家於古宅餐廳團聚合影。圖/呂朝福提供 呂黃元妹老夫人中年時,兒女事業漸漸有成,常帶她到世界各 地去遊玩,圖為她在泰國玩芭達亞拖曳傘,勇氣不亞於年輕人。圖/呂朝福提供 2016年曾孫女佳穎彌月,孫女、孫女婿請阿嬤(呂黃元妹老夫人)、叔伯長輩餐敘歡慶。圖/呂朝福提供 2017年農曆過年期間,呂黃元妹老夫人(前中)熱情招待女兒、女婿、孫女及孫女婿們回娘家團圓。圖/呂朝福提供 口述/呂朝福(桃園市前副市長、桃園市家長會長協會榮譽理事長、 福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整理/曹麗蕙 十二月十九日凌晨,母親在我們七位子女與家人一聲聲佛號助念聲中,安詳仙逝,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母親九十二歲人生旅程豐富精彩,而每當我們看到日劇《阿信》,就會想起母親,她就像劇中主人翁的化身,面對生活苦難,總是堅毅勇敢、吃苦耐勞,又保有中華傳統婦女「溫良恭儉讓」的美德,在我們子女心中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情深義重的模範妻子 母親出生桃園大溪望族,在日治時代受過小學教育,嫁與父親後,隨他到青埔鄉下過著農家生活,猶記得她每日都是天未亮、雞未啼便第一個起床,用爐灶生火煮一家族的早餐,因此常常清早就「灰頭土臉」,十分辛苦;打點完早餐後,她轉身便投入農事,協助耕田種菜、養雞飼鴨、煮飯洗衣,操持整個家務。她勤奮認真,即使每晚都忙到最後一個闔眼入眠,也從未喊苦呼累、吐過一句怨言。 父親在四十多歲時出了一場車禍,與他鶼鰈情深的母親,更是二話不說,扛起家中內外的粗重工作,當真是父親最溫暖、信實的「家後」。 克盡孝道的模範媳婦 母親的「孝」,聞名鄉里,她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身教言行,書寫出呂氏的家規門風—孝順。祖父母健在時,她侍奉公婆,晨昏定省,克盡孝道;尤其祖父晚年中風後,她更是悉心照料,餐餐準備老人家愛吃、牙齒咬得動的菜色,大小便、洗澡、按摩都不假他人之手,那份孝心深深感動祖父,他還曾召集孫子女輩訓勉:「以後要好好孝順你們媽媽,她真的是非常孝順賢德的媳婦。」 教子有方的模範媽媽 對子女的教養,母親是嚴格又不失慈愛,尤重子女的品德教育。回憶國中時,有一回與朋友農曆新年玩牌,開始學會賭錢,被母親知曉後,大發雷霆,把我抓回來罰跪、懺悔,但也因為母親那次雷厲風行教誨,我深以為戒,至今都和賭博絕緣,連麻將都不碰。 從母親身上,我們更親炙她待人的慈悲寬厚,處事以和為貴,即使吃虧她也從不在意。回顧我們舉家從青埔搬到桃園時,父親和叔叔在菜市場合夥生意,母親每天要準備兩家子女上學的便當,然而但凡有肉、蛋、好菜好飯,母親都先盛裝給叔叔的子女;我們便當中常常只剩菜埔、半顆蛋、少許青菜。 少不更事的我們起初覺得遭到「不公平待遇」,一度對母親不諒解,後來才漸漸體會母親用心良苦,原來她更盼子女能從謙讓中學會「家和萬事興」,尤其現今回首過往,更能品味出母親的智慧與大氣。 子孫立身的品德燈塔 子女步出社會後,她總是訓勉我們「做事積極,做人低調」、「謙卑行善,品德第一」。母親的言傳身教,如一座燈塔,讓我在茫茫商海中從未迷失本心,更助我開展事業,才有如今的成就。 我在東元電機服務十年後,約在一九九一年時選擇出來白手起家創業,而我能一舉贏得老東家信賴,爭取到東元電機重電部門的桃園代理權,就是因為他們見我做事認真積極,從不涉足夜生活場所,對我的品德與立身處事深具信心,願意賦予重任。 雖然近十年景氣下滑,但母親溫柔的教誨總在耳邊響起,讓我即使遭遇難關,卻從未興起放棄念頭,且始終有守有為,堅守道德,讓我後來在業界異軍突起,事業逆勢成長。如今母親子孫滿堂,後代子孫無論在軍公教與商界等各行各業中,每人都謹守崗位,德行不敢有所偏差,都是因為母親懿德如風行草偃,深深影響教化我們。 信仰虔誠的老菩薩 母親對於宗教信仰,虔誠不迷信,每日拜佛念經、修持自身,也常前往恩主公廟祈福。即使年邁後,跪拜不便,她依然熱心參與恩主公廟與佛光山桃園講堂的法會活動,深厚的佛道信仰與修持,落實在她的生命中,不僅展現出「慈悲沒有敵人」的風範,更讓她的晚年有一股安定的力量。 母親將最美好的歲月貢獻給我們,她拜佛念經,常常都是為了將功德回向給子孫與社會。而我認為子孫最好的孝順方式,便是上行下效,效法母親行善積德,光耀門楣。 因此二○○○年後,我積極投入公益事業,尤以教育為基礎,為弱勢學童設立獎助學金,拋磚引玉,邀請企業友人共襄盛舉;也致力推廣《人間福報》,號召更多教育與企業界人士訂閱贈報,讓更多學生能閱讀到這份具啟發性、知識性與國際視野,並有助品格教育推廣的刊物等。 「令人尊敬的成功人士,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幫助多少人。」這句話與母親的教誨相互輝映,也因此我們子女在事業小有成就後,都積極投入慈善,回饋社會。 母親為人謙卑,常懷感恩,生前交待後事一切從簡,不要勞煩親友,但她生前樂善好施、慈悲為懷、克敦孝行,讓許多人鄰里鄉親相當感動,前來致意之人絡繹不絕,也看得出母親的嘉言懿行,以及她的好人緣。 如今母親已捨報往生,盼她能早登西方極樂世界,但若她要「乘願再來」,我也衷心企盼:「媽媽,下輩子我們再續母子緣!」 前一篇文章 【生死自在】從老布希總統的喪禮追悼辭 看生死文化(三) 下一篇文章 生命選擇 接受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巾幗不讓鬚眉—— 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之二)小小幸福再多等一些時間記憶的絲找回自己好好懷念 作者其他文章永續展 淡水河生態拾彩國光劇團 推鏡花水月沉浸展時代印記展 看台灣美術300年演變新北美術館開館 推4重量級展覽12公尺高哆啦A夢 6月造訪台北清緙繡、有聲畫 故宮雙展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