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患身體製造紅血球的能力偏低,初期會貧血,因此慢性腎臟病患也有眩暈困擾。
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有位八十二歲老榮民,老是覺得頭暈目眩,就醫時醫師發現,他不只是個老菸槍,還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其中治糖尿病的藥就吃三種以上,年邁的他有輕微失智,高血壓藥有時忘了吃,有時重複吃兩次,血壓忽高忽低,一飆高或偏低就頭暈。
若輕忽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些新陳代謝疾病,一旦控制不當,可能就得過著天旋地轉的人生,這名榮民伯伯就是典型的案例。
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榮福說,頭暈和眩暈有些差異,眩暈更嚴重些,一般造成眩暈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梅尼爾氏症引發內耳不平衡;更年期女性則可能缺乏荷爾蒙,導致耳朵半規管裡的淋巴不順暢,以致身體失去平衡,若是眩暈再加耳鳴,就得找耳鼻喉科治療。
他也說曾經中風過的人,因腦部循環不好常覺頭昏,走路會偏,會跌倒,步態不穩,需找神經內科進一步檢查頸動脈有無栓塞。有些曾經跌倒的老人,撞到頭部造成硬腦膜下出血,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但兩、三周後會眩得很厲害。而「三高」疾病也與眩暈有關,尤其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眩暈。
血糖血壓太低也不行
人體十分奧妙,過與不及都會出問題。陳榮福說,糖分對於人體來說就像車子所加的汽油,腦細胞及心臟都會用到,一旦血糖太低,數值在五、六十時就會心悸、手抖、冒冷汗,低於四十就開始會頭暈,甚至意識不清、昏迷、抽搐。而血糖過高也不行,飆到三百時,血管硬、血漿黏,如果長期高血糖形成血管「糖化」,就會變得像「焦糖瑪奇朵」,管壁僵硬失去彈性,血流因此變慢,腦部相對缺氧而眩暈。
「血壓太低也不行。」 陳榮福表示,血壓一低,打到腦部的血液不夠分配,腦部缺氧就會眩暈。而膽固醇太高也不能輕忽,因為高膽固醇會引起動脈血管硬化,動脈硬化後,血管就失去彈性及調控能力,腦部血流受影響就頭暈。
慢性腎臟病患也可能有眩暈困擾。陳榮福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身體製造紅血球的能力偏低,初期會貧血,如果腎臟功能一路壞下去,尿素毒液、肌酸酐等髒東西開始堆積,血管不只會硬化,還會鈣化得像骨頭那麼硬。
壓力也會把能量耗光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會暴瘦,且出現心律不整、走路會喘現象,心臟打到腦部的血流量不規則,造成頭暈。
在3C產品氾濫的年代,低頭族也可能難逃眩暈的「症頭」。陳榮福表示,低頭族長時間滑手機,其實對頸部血管的壓迫很大,血管不動就沒有彈性,心臟血流打上來後,分從頸動脈與外頸動脈輸送到腦部,如果頸椎長期彎曲不動,血流上不去,就會頭暈。
「平常服用藥物,也要十分小心。」陳榮福說,老人服用的藥物多,藥物間的交互作用也多,治療「三高」慢性病及肝臟、睡眠等藥,多少都會產生些副作用,像有些利尿劑,吃了就會頭暈得厲害。萬一吃藥會暈,也不能驟然停藥,應找藥局諮詢或找醫師調整藥品,看能否改用複方,讓用藥單純化。
「壓力是萬病之首。」陳榮福指出,壓力會造成焦慮,嚴重則憂鬱。人處在焦慮時,交感神經會刺激腎上腺分泌、製造膽固醇,進而耗費能量,不是件好事,所以人必須適度休假,別讓內分泌一直處於警戒狀態,否則即使是永備電池,也會把能量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