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芳 號召老闆 打薺粑

段鴻裕 |2007.07.01
595觀看次
字級

從事建築業、水泥工、小吃店,來自各行各業的二十八名老闆或夫婦,挽起衣袖,蒸糯米、磨米漿、製作麻糬和各式客家糕點,他們是「苗栗市甜心客家美食打薺粑隊」的成員,為推廣客家傳統美食,全省走透透!

被公推為「班長」的劉清芳說,大家都有工作,都是老闆,平時都很忙,只是一份為了延續、推廣客家傳統小吃和美食的熱心,才放棄假期外出「辦桌兼表演」,像建築業老闆楊添基,為了協助製作薺粑,坐不到半小時,全身就溼透了,而打薺粑的陳燕良前一晚都在忙著洗糯米、一早要蒸糯米,忙了一天一夜,更是疲累!

「製作薺粑的糯米,要先洗過、再浸泡一整夜,很費功夫的」陳燕良與彭玉嬌夫婦,在遮陽棚下的火爐旁,緊盯著兩只具大的糯米桶,蒸汽不斷地上沖,兩夫婦沒有抱怨過。

在帳篷的另一端,十多人分散在石磨、杵臼和圓桌旁,有些人引導著民眾磨米漿、有些人搗著剛蒸熟的糯米、有些人把已搗好的糯米糰揉成一塊塊幾乎相同大小的薺粑,灑上花生粉、糖粉,等著民眾享用。

每年,他們都會到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參拜媽祖,辦活動時,常覺得外燴、餐點費用太高,而且也不盡合口味,於是在從事駕駛的劉清芳號召下,於民國八十二年,成立「苗栗市甜心客家美食打薺粑隊」,而原本從事餐飲業的陳燕良、彭玉嬌夫婦就成了全隊的總連絡人。

劉清芳說,「集合各家長處,我們以最熟悉的客家小吃和餐點來辦桌」,舉凡各類薺粑、水板(類似閩南人的碗粿)、菜包、發糕等等,都有人會製作,而且十多年來,對材料、作法和器材愈來愈講究,一方面讓民眾品嚐現作的客家美食,另一方面,也運用古早的石磨、杵臼等等工具,讓大家回味早期農村儉樸的風情。

十餘年來,他們經常受邀到各地「辦桌」,足跡遍及全省各地,但也不是每次預約都能成行,二十八位隊員,彼此互相依賴、互相幫助,每次出團大多是全隊同行,如果某些團員要上班、工作而沒有時間,他們也只能婉拒,所以,絕大多數都是在周休二日出團,而且如果沒有提前預約,他們還不一定能敲定「檔期」。

但對他們來說,這份推廣客家美食的熱心,讓隊員間的情誼更緊密。有時沒有辦桌,他們就結伴到各地旅行,而因為名氣愈來愈響亮,從前年下半年至今,邀約也愈來愈多,至今已在各地辦桌六十五場次,而看著行事曆上愈來愈頻繁的邀約,隊員們也覺得很有成就感,「客家美食愈來愈受大家的歡迎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