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國學談】美猴王沒有取名的權利

文/曹珊 |2018.10.31
1459觀看次
字級

文/曹珊

封建社會,老百姓沒有取名的權利。比方說,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平民出身,在未稱帝之前,身邊親近之輩呼其為劉季。季,即老三之意,一般用於輩分之間;老大稱伯,如周文王姬昌嫡長子伯邑考屬此列;老二稱仲,周作人就用過仲密的筆名,他是魯迅的二弟。

即便劉邦稱帝之後,劉邦還是沒有自己的名字;所謂「邦」者,就是國的意思,與李唐、趙宋、朱明等朝代一樣,只是一種國家象徵而已。相比之下,劉邦的妻子呂后倒是有名有字。呂后乃姜子牙之後人,即諸夏後裔,是中華民族的起源點,出身可謂尊榮無比,呂后之所以有名有字,與其出身有莫大關係,因為尋常老百姓是沒有這個文化特權的。

有意思的是,呂后的父親呂公倒是十分開明,沒有門戶之見,否則也不會讓其閨女下嫁給草莽出身的劉季了。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呂后為人剛毅。」不過呂后年輕時溫婉柔和,她既沒有強烈反對這門婚事,而是順從父命,安然下嫁。婚後亦賢良淑德,伺候公婆、養育兒女、耕勞田間,如此賢女子,世上罕見。世道涼薄,呂后剛毅之性而出,彼時,她是一雙兒女的母親,在亂世,命如芻狗,為母不強,如何護子?

俞樾《春在堂隨筆》云:「徐誠庵見德清蔡氏家譜有前輩書小字一行云:『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齡合計為名。』此於《元史》無徵,然證以高皇帝(即朱元璋)所稱其兄之名,正是如此,其為元時令甲無疑矣。」

自宋朝大開科舉取士,老百姓無功名者,既無學名亦無官名。只不過,在唐朝之前,教育權掌握在貴族手中;宋之後,則在私塾。

《西遊記》第一回,從孫悟空出世再到其前往「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師學藝之前,吳承恩稱孫悟空為「石猴」或者簡稱其為猴,在花果山安家之後,「石猿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孫悟空是沒有名字的,假如這廝若在人類社會活動,估計這廝會以以石為姓,「阿猴」為名了。像以前,華人社會用阿貓、阿狗給自己孩子取名,以為有此賤名在,人好養活;其實,這種賤名習俗的根源就在於:老百姓沒有取名的權利。

直到美猴王拜師於菩提祖師門下,須菩提依其身形,為他取名道:「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松果的猢猻。我與你就身上取個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個獸旁,乃是個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你姓「猻」倒好。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教你姓『孫』罷。」

猴王聽說,滿心歡喜,朝上叩頭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萬望師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賜個名字,卻好呼喚。」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麼?」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

既入得學堂,必也正名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