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台灣出現今年首例屈公熱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患者為五歲男童,隨母親由印尼探親返國時在機場篩檢發現;屈公熱傳染途徑與登革熱相似,尤其近日天氣炎熱,加上午後陣雨頻繁,容易有積水死角,疾管局呼籲民眾清除孳生源、防蚊。
這位五歲男童戶籍為桃園縣,當天與母親赴印尼探親返抵國門,因出現發燒症狀,由機場入境發燒篩檢通報並採檢,二十五日確認個案檢驗結果為屈公熱病毒陽性。
疾管局指出,屈公熱傳播途徑與登革熱相似,症狀也與登革熱相似,但更常見全身性斑狀丘疹、結膜充血、肌痛及關節痛。其病媒蚊包括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噁心、嘔吐,潛伏期二到十二天,平均三到七天。流行區域涵蓋非洲南部、亞洲及南美洲等熱帶地區,曾於東南亞國家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菲律賓等造成大流行。
台灣地區近二年僅有二例確定病例,去年一例由新加坡移入,以及最近由印尼移入的這一例,無本土病例。疾管局強調,預防屈公熱最好的方法為孳生源清除、防蚊措施,若有不適症狀需立即就醫,並通知轄區衛生所協助相關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