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駛在昭披耶河(湄南河)中的長尾船。
文/張謙
在許多觀光客心中,能夠代表香港的標誌可能是太平山頂,可能是維多利亞海港,又或是電車或纜車,但年紀較老的觀光客大概不會忘記中式帆船更能代表香港早年的形象。
香港曾是漁港,不少居民靠捕魚維生,幾十年前,維多利亞港到處都是捕魚的中式帆船,到了晚上,漁火閃閃,代表著一代又一代香港漁民謀求生計的精神。
香港進入輕工業年代後,漁業式微,中式帆船陸續被淘汰,如今已是難得一見。
不過,想看這種帆船的觀光客還是有機會的,因為香港碩果僅存的一艘類似帆船如今仍然行走於維多利亞海港,隨風航行,它叫「鴨靈號」。
資料顯示,「鴨靈號」原是漁船,約於一九五○年建造。一九八○年左右,英國商人購買了這艘漁船,並按原來設計進行翻修,之後租給香港旅遊發展局作遊客船。二○一四年初,「鴨靈號」退出觀光服務;期間,擁有此船的英國商人舉家移民,「鴨靈號」在無人打理之下,疑因日久失修而沉沒。同年底,有人向英國商人洽購「鴨靈號」,把它從海底打撈出水。
二○一五年一月,「鴨靈號」被撈起後,新船主請師傅修復,並盡量保留原貌,包括皮製帆布、柚木、人工響鈴等;船隻又掛上「DUKLING ICON OF HONG KONG」的銅牌。
其後,「鴨靈號」再投入觀光服務,重新勾畫出香港昔日漁港的光輝,為港人帶來回憶和昔日的眷戀。
目前,「鴨靈號」每天有七個遊賞維港的航班,每趟旅程約四十五至五十五分鐘。對於觀光客來說,乘坐這艘頗具古意的帆船遊覽維港,眺望兩岸林立的高廈,內心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