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整理/闕曉菁 |2018.10.26 語音朗讀 165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歐亞峰會51個國家元首、政府代表出席,商討貿易與氣候議題。 圖/法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20日宣布美方將退出「中程核武條約」。 圖/美聯社 近70萬英國民眾20日湧進倫敦街頭,要求當局舉行二次脫歐公投。 圖/新華社 考古學家在秘魯昌昌考古遺址發現 20尊有800年歷史的木製雕像。 圖╱美聯社歐盟23日駁回義大利提出的支出計 畫,是歐盟成立以來退回成員國預算 案首例。 圖/法新社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左)經由國 會代表投票,以得票率99.79%當選越南 國家主席。 圖╱美聯社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23 日舉行開通儀式。 圖╱新華社 整理/闕曉菁 10/19 比利時 歐亞峰會 強調信守多邊體系 為期2天、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與亞洲國家領導人峰會19日閉幕,共有51個國家元首或政府代表出席研商貿易與氣候議題,可望聯手反制美國總統川普顛覆全球貿易規則、拒不履行抗全球暖化承諾,以及退出伊朗核協議的舉動。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歐亞峰會第2天議程開始前表示:「這場峰會顯示,歐、亞國家希望維持奠基於規則的世界貿易,並且信守對多邊體系的承諾。這是重要的訊息,因為在此地集會的國家幾乎占全球近2╱3的國內生產毛額(GDP)。」 10/20 美國 美俄限核武條約 川普喊卡 川普總統20日證實,美國將退出冷戰時期與俄羅斯簽訂的「中程核武條約」(INF)。美國退出這項條約的部分原因,外界認為是為了反制中國大陸在西太平洋的核武部署。 1987年美、蘇簽署的中程核武條約,禁止射程500~5500公里由地面發射的核彈,被視為跨出降低冷戰緊張關係的重要一步,美俄後來共銷毀近2700枚中短程飛彈。 美國鷹派官員主張,INF限制海軍軍力,相較之下大陸非簽約國,能發展中程核武;另美國指俄國在過去4年發展、部署新的巡弋飛彈,已違反條約。 10/20 英國 70萬人上街反脫歐 喊再辦公投 約70萬名英國民眾20日群聚倫敦市中心舉行大規模遊行,要求對英國的歐盟會員國身分展開二度公投,這是2016年公投以來最大的公開抗議活動。然而就算要發動二度英脫公投,也面臨時間不足、強硬脫歐派杯葛等諸多障礙。 英國最大的商業遊說團體所做的調查顯示,約80%的企業已因脫歐的不確定性而擱置或縮減投資計畫。調查指出,若英國與歐盟的未來關係近期仍不明朗,約58%的企業已擬定裁員、調整供應鏈、轉移生產或庫存地點的計畫;41%的受訪企業已在執行這類應變計畫。 10/22 秘魯 800年木製雕像 昌昌古城出土 秘魯文化部長巴布維納22日表示,考古學家在秘魯1處哥倫布抵達前的美洲最大遺址,發現20尊狀況良好、有800年歷史的木製雕像,還發現浮雕圍墻。這些雕像高達70公分,是迄今在昌昌遺址發現的最古老雕像。 秘魯北部沿岸的奇穆文化繁盛時期為西元900~1450年,在印加帝國出現前,昌昌城是奇穆王國的首都,1986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占地20平方公里的昌昌城,坐落在北部城市特魯希略附近,城內中心矗立10座護城城堡,古城建於12世紀,是世界最大的土磚城。 10/23 德國 BMW全球召回 160萬輛柴油車 德國汽車集團BMW在8月召回南韓1批出問題的柴油車後,發現召回範圍並未涵蓋全數受影響車輛,因此23日宣布再召回逾160萬輛柴油車,主要是排氣系統問題,「若遇極端狀況可能起火」。BMW說,已要求經銷商與車主聯絡,安排可能受影響的車輛作檢查,將針對排氣循環模組,如果有問題,將更換零件。 8月間因為類似問題,BMW才宣布了一波召回行動,在歐洲與部分亞洲國家計召回逾48萬輛車。今年以來在南韓約發生30起汽車自燃事件,絕大多數皆為F10世代的520d柴油車款,BMW為此公開道歉。 10/23 義大利 明年預算赤字飆 遭歐盟駁回 歐盟23日駁回義大利提出的支出計畫,要求米蘭當局修改2019年預算案,是歐盟成立以來退回成員國預算案首例,也加劇雙方已維持1個月的僵局。 歐盟表示,義大利民粹政府的明年預算超出底線,未能遵守先前降低公債的承諾。義大利明年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4%,是先前目標3倍多,代表義大利無法兌現減債承諾,目前義大利債務是GDP的130%以上,比歐盟限制的60%高出1倍多。 義國債務居歐洲第2高,僅次於希臘。歐盟若不在此議題上採強硬立場,可能讓歐盟公信力削減。 10/23 越南 越共總書記阮富仲 接任國家主席 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23日經國會代表投票,以得票率99.79%當選新任越南國家主席,阮富仲隨後宣誓就職。他也成為胡志明之後,首位兼任黨和國家2個最高職務的越南領袖。 前國家主席陳大光今年9月下旬病逝,越共中央委員會10月初同意推舉阮富仲為參選國家主席的唯一候選人。 1944年出生的阮富仲以打擊腐敗而著稱,曾讓眾多貪官落馬或是進監獄。學者表示,阮富仲將使國家反腐成效更加顯著、有益推動越南對外關係,不過也擔憂他兼任2個最高職務,恐獨裁專斷。 10/23 香港 跨海長度冠世界 港珠澳大橋開通 連接香港、中國大陸廣東珠海和澳門3地的港珠澳大橋23日舉行開通儀式、24日開通營運。 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口岸人工島,在海上向一路向西延伸,再以單Y形分赴珠海洪灣和澳門口岸,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歷時9年完工,粵港澳3地半小時經濟圈成形,也成為粵港澳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地標。 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全長約55公里,其中粵港澳3地共同建設的主體工程長約29.6公里,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22.9公里的橋梁組成,能抗8級地震、抵禦16級颱風。 前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下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4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5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6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8如是說2025.05.0709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10【創作花園】揮出信心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作者其他文章如是說如是說如是說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