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整理/闕曉菁 |2019.08.23 語音朗讀 227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佐科威呼籲民眾支持將首都遷離太擁擠、正在下沉且受汙染的雅加達。圖/資料照片 蘇丹主要反對派陣營與執政的軍事委員會,17日簽署最終版權力共享協議。圖/法新社 Ok冰川在1986年9月7日(左圖),以及今年8月1日的差異(右圖)。圖/法新社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宣布多項國家永 續發展的核心策略。 圖╱資料照片烏特勒支市19日啟用世界最大自行車停車場,可停放1萬2500輛自行車。圖╱法新社 受美中貿易戰和泰銖升值拖累, 泰國上季的經濟成長率趨緩至近5年來最低。圖╱新華社 世界銀行研究指出,水汙染恐會降低經濟成長1╱3。圖╱美聯社 馬達雷拉(左)與各政黨展開會談,試圖在孔蒂(右)辭職隔天,就是否重組執政聯盟進行磋商。圖╱資料照片 整理/闕曉菁 8/16 印尼 遷都加里曼丹 5年後開始搬家 印尼總統佐科威在16日的年度國情咨文中,呼籲民眾支持將首都遷離太擁擠、正在下沉且受汙染的雅加達,改在婆羅洲島的加里曼丹建立新都。印尼討論在婆羅洲島上建立新都已有數十年。佐科威今年4月批准將首都遷離爪哇島雅加達的計畫,使遷都一事終於往前邁了一小步。 爪哇島是印尼人口最多的島嶼,聚集近2.7億人居住,占全印尼人口57%。 建立新都將需要3萬~4萬公頃的土地,以及150萬人口。當局表示,遷都至比較安全且人口較不稠密的地區將耗資高達330億美元,預期2024年開始搬遷。 8/17 蘇丹 軍方、反對派共識 3年後選舉 蘇丹前總統巴席爾遭推翻後,主要反對派陣營與執政的軍事委員會,17日簽署最終版權力共享協議,為新過渡政府鋪路,也為3年後透過選舉產生的政府做準備。雙方在20日達成共識,組成執委會,同時公布11人名單,將在3年過渡期間領導國家,以邁向最終文人治國。 執政委員會在過渡期頭21個月由軍人領導,其餘18個月由一位文人領導,預定在2022年結束,屆時將舉行民主選舉,執委會將以自由變革聯盟(AFC)的提名人選為基礎,任命新任總理。執委會的6名文人成員中,有2位是女性。 8/18 冰島 第1條死去的冰川 立碑悼念 冰島18日為一座紀念碑揭牌,悼念在2014年因冰層融解、喪失冰川地位的「Ok冰川」(Okjokull),這是冰島首條因氣候變遷消逝的冰川,被判死亡時約700歲,現僅存火山頂上的一小片冰。 紀念碑題為「給未來的一封信」,上面寫道:「未來200年,我們所有的大冰川料將走上同一條路。這座紀念碑意在承認我們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事,也知道該怎麼做。只有未來的你們知道,我們是否做到了。」 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研究,若溫室氣體繼續以目前速度排放,到2100年前,名列世界自然遺產的冰川近5成會消失。 8/18 新加坡 應對海平面上升 百年投2.2兆建設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8日在國慶大會演說中,宣布多項國家永續發展的核心策略,包括為了針對氣候變遷可能上升的海平面,政府可能在未來100年,花費逾1000億星幣(約新台幣2.2兆元)採取應對措施,「這和國防在國家存亡上具備一樣的重要性」。 新加坡所有新開發案,未來都將必須建造在至少高於海平面4公尺的平台上,機場航廈和港口等重要基建設施則須至少高於海平面5公尺。另外,因應人口老化,李顯龍宣布,勞工法定退休年齡從62歲提高到65歲。新加坡現在是全球最長壽的國家,平均壽命近85歲。 8/19 荷蘭 最大自行車停車場啟用 可停萬餘輛 荷蘭自行車比人還多,找停車位是個問題,烏特勒支市(Utrecht)19日啟用世界最大自行車停車場,這座由混凝土─玻璃材質打造而成的停車塔,可停放1萬2500輛自行車。 這個停車場共有3層,每層皆有上下2排自行車架,可供家庭和出租自行車停放。這是荷蘭挹注上億歐元改善全國自行車基建的一環。荷蘭基礎設施部部長費爾德霍芬說,她希望用自行車這個「祕密武器」來對付塞車、城市空汙及氣候變遷等問題,自行車有益健康也有利荷包。荷蘭人熱中騎自行車,現正向聯合國申請將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8/19 泰國 貿易戰、泰銖升 GDP成長大降 出口及觀光這兩大成長引擎,受美中貿易戰和泰銖升值拖累, 泰國上季的經濟成長率趨緩至近5年來最低,曼谷當局並大幅下修全年成長預測。泰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NESDB)19日公布,上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2.3%,不如前一季的2.8%,成長步調為2014年第3季以來最慢。外界猜測,7月甫上任的政府可能延後預算案,使經濟增添一項新風險。 泰國央行宣布,基於國內成長放緩和全球保護主義情緒高漲,央行將於9月25日重新檢視成長率預測;央行已在6月將成長率預測區間下修至3.3~3.8%。 8/20 美國 世銀警告 水汙染拖垮經濟成長 總部設於美國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20日發布報告指出,水質受到嚴重汙染會減緩部分國家的經濟成長高達1╱3,呼籲各國採取行動因應人為和環境因素造成的傷害。此報告是利用監測站、衛星數據和機器學習模型蒐集全球水質的資料。 世銀總裁馬爾帕斯呼籲:「乾淨水質是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水質惡化不僅會拖累經濟成長、使人類健康狀況變差,還會讓許多國家貧困情況加劇。」這份報告透過生化需氧量來衡量水中有機汙染程度。水質差的主要因素是氮,常用於農業肥料,但最終會流入大海,造成海水缺氧。 8/21 義大利 聯合政府拆夥 政黨磋商新政府 義大利總統馬達雷拉21日與各政黨展開為期2天會談,試圖在總理孔蒂辭職隔天,就是否重組執政聯盟或提前舉行大選進行磋商。新政府最快23日成立,國會提前改選則可能在10月登場。 孔蒂20日宣布辭職,聯合政府確定瓦解。義大利極右政黨「五星運動」去年贏得選舉但未過半,和「聯盟黨」組成聯合政府,兩黨推舉無黨籍的孔蒂擔任總理。但兩黨聯合執政14個月來,嫌隙不斷加深,翻臉的導火線是耗資數十億歐元的高鐵建設案。五星運動以經費過高與環保等理由堅決反對,聯盟黨則認為高鐵工程能增加就業與刺激經濟成長。 前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下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5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作者其他文章如是說如是說如是說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