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小平
幼年時,我們都玩過捉迷藏。不需要花錢買道具,即使只有兩個人,也可以隨時隨地開始的遊戲。
對我來說,捉迷藏是很有趣的,一來可以測試自己找人的功夫,二來可以考驗自己躲藏的技巧。我找人的功夫或許不那麼厲害,但是我很會躲,還曾經發生過鄰居小朋友找不到我,乾脆回家吃飯去了,結果,我獨自躲著躲著就睡著了的情形。
躲藏與尋覓,其實都是生活中必備的功夫,這樣我們才懂得,如何憑著有限線索以及對方的習性,找到他習慣躲藏的地點——當警察或情報員就需要這種功夫吧!至於我們自己呢?則要曉得哪些地方是別人容易忽略且想像不到的,這樣發生危險時才能順利保命——驚悚片中,不少人就是靠著躲藏的功夫逃過一劫。
我的孫子女以琳、以勒,是一對三胞胎姐弟,在母腹中就培養了革命感情。出生後,因為都是早產兒,體重輕,各種病痛不斷,從開始學爬、學坐的過程中,便一路互相扶持。弟弟以勒的發育情況比較穩定,以琳則無論坐、爬都晚了好幾個月,甚至都快要三歲了還不會走路。因此,以勒從小就被教導要照顧姐姐,雖然兩人喜歡的玩具不同,但還是會彼此作伴、一起玩耍。
當以琳終於可以搖搖晃晃地走路後,以勒好高興,終於有人跟著他滿屋子跑,其中,他們最喜歡的遊戲就是捉迷藏。剛開始,他們不太懂得捉迷藏的玩法,躲在沙發後,我們都還沒找到,兩人就咯咯咯笑個不停,洩漏了行蹤,我們還得裝作找不到他們,增加遊戲的趣味。
漸漸地,姐弟倆知道要遠離客廳,尋找其他地點躲藏,例如奶奶的臥室或是有拉門的浴室,但若是沒開燈的房間,他們就不敢進去;做鬼時,也會很快就放棄說找不到,甚至會因為出現新的事物而分心,忘了去尋找躲起來的人,還要我提醒他們。而當他們開始技窮時,也會向奶奶求助,到底該躲在哪兒好?於是,我就會教他們躲在衣櫥裡,因為兩人有伴,雖然關起門來黑漆漆的,也不會害怕。
我從旁觀察,發現他們雖然怕黑,卻懂得尋求幫助,只要有大人作陪,他們就敢進入沒開燈的房間。於是,我會教他們,雖然黑暗的房間讓他們害怕,但可以先打開燈,說不定扮鬼的人就躲在裡面。最重要的是,大人絕不能趁機嚇唬他們。要知道,捉迷藏就是一種找和躲的遊戲,沒必要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讓他從此怕黑,或是罵他們很笨、不會躲也不會找,這樣他們以後就不想玩了。
當孩子發現捉迷藏的樂趣後,當姑姑(我的女兒)或姨婆(我的妹妹)到我家來,大人小孩就會玩在一塊,比較害羞的以勒,也因此很快就拉近了跟長輩的距離。尤其是我九十一歲的媽媽,有陣子為了以琳、以勒不理她,非常難過傷心。當她發現捉迷藏可以縮短彼此的距離後,竟也童心未泯地跟他們玩了起來,以琳、以勒甚至會主動跟她說:「太婆,你不要回家啦!你什麼時候再來跟我們玩?」
雖然只是簡單的遊戲,我也會藉機教導姐弟倆如何觀察環境,並且從旁了解兩人的個性,同時鼓勵他們不要輕易放棄。可別小看了捉迷藏,對孩子來說,遊戲玩樂也是一種學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