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中,當官的都戴烏紗帽,因而給人以為烏紗帽就是古代的官帽。其實,歷史上除了明代外,所有朝代的烏紗帽都不是官帽。
烏紗帽,即用黑紗布做成的帽,秦漢時代就有了。但當時不叫烏紗帽,而稱為「幘」。隋唐宋元民間常戴的「←頭」,也以烏紗做帽面,但仍不叫烏紗帽。
以烏紗帽為官帽,是明朝的禮制。《明史.輿服三》裡說:「洪武年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此後,又對烏紗帽作了改進,形制與唐宋的「←頭」相仿,前有半圓形帽頂,後腦部位有「後山」高起,兩旁有展角,以烏紗作帽面,並塗上膠漆,使之固定,能自由脫戴。
到了清代,官員服飾隨滿俗,烏紗帽自然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