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夏日天氣炎熱,很多女性吃冰、喝冷飲,餐餐以涼麵、壽司果腹,想清涼一夏,醫師提醒,這樣的飲食,將影響身體健康,不僅怕熱,也很怕冷,許多人會有頭昏、精神差、脖子硬、肩膀緊,食慾不佳,一時舒服卻失去健康,得不償失。
王小姐三十歲出頭,夏天很怕熱、口乾舌燥,但在室內空調中還是會手腳冰冷,而且常感覺頭昏、精神差、脖子硬、肩膀緊,食慾也不好;她不僅怕熱,也很怕冷,夏天一副快要中暑的樣子,冬天總是手腳冰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針灸科醫師黃伯瑜指出,王小姐的案例是很多現代女性的生活寫照,去年夏天王小姐聽從中醫師建議,上班時間改喝溫熱開水,下班後少吹冷氣;改以飲用「生脈飲」即飲包來取代吃冰、喝冷飲的消暑方式;也不再以涼麵或壽司、飯糰來當午餐;晚餐後撥出二十分鐘時間做運動。
去年冬天她發現,身體怕冷及手腳冰冷的程度改善了,而且一直到目前為止,夏天也不再像去年那麼容易感覺要中暑的樣子。
黃伯瑜說,炎炎夏日除了要預防中暑外,更積極的是要藉由夏季身體基礎代謝率升高的時候,將循環不好,或代謝低下的體質加以調理恢復,中醫稱此為「冬病夏治」,一般所知悉的三伏貼也是根據這個原理。
醫師表示,長時間吹冷氣的「外寒」,與吃冰喝涼的「內寒」,都會造成身體的臟腑經絡閉塞不通,導致氣血循環變差,代謝功能失衡。藉由刮痧、拔罐、按摩推拿的方式固然可以疏通經絡氣血,但都不如自己養成適當的飲食、起居與運動習慣來得有效而持久。
游泳、跑步、打球、太極拳,或是「國民健康操」等運動後全身發熱即是「袪寒」,運動後流汗即是「去濕」;經絡暢通,氣血平和即是「補虛」,自然不再容易怕冷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