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靉廷作品。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網路購物的便利,讓人不自覺買下過多不需要的衣服,「快時尚」成了一種浪費;不少設計師發現這種現象,開始在伸展台上使用回收布料製的衣飾。
顧問公司麥肯錫的一份報告顯示,二○一六年全球消費者購買的服裝量比二○○○年增加百分之六十,保留衣服的時間則減半。
台灣新銳服裝設計柯靉廷集結兩百件舊衣,改造成潮流時裝,今年入圍「台北好時尚」。她顛覆「改造非原創」的想法,因為「改造須重新打版,設計過程更繁複」。
柯靉廷在網路上徵求舊衣,不到一天就募集到兩百件,其中包括西裝、Polo衫等保存良好的衣物。她為每件舊衣拍照、建檔,製作「生產履歷地圖」,讓民眾清楚看到一件衣服如何「從舊衣變成新衣」。
雖然參加「台北好時尚」沒得獎,不過柯靉廷認為比賽只是過程,她會繼續完成舊衣改造計畫,也會規畫改造課程教學,讓民眾把不穿的衣服,改造成兼具實用、實惠的物件。
清華大學藝術設計系師生發揮創意,將海灘廢棄物創作成時尚衣著,並以新竹動物園、下竹樹屋等新竹文化地標作為時尚伸展台。帶領學生實作的藝術設計系教授江怡瑩說,七名學生藉由動手撿拾垃圾,從中發現藝術,並將社會關懷融入創作中。
參與計畫的學生許淳瑜已在新竹待了六年,她說,日前趁颱風過後去海邊撿拾垃圾,實際走過一次才了解汙染有多嚴重,讓她更了解新竹的美麗與哀愁。
許淳瑜的作品〈重生派對〉以承載許多市民回憶的新竹動物園為概念,用撿來的麻袋、鋁碗、塑料與刷子模仿動物的鬃毛與花色,比擬園區動物獲得新生的喜悅。
香港也吹起反快時尚風潮,修改服飾的工作坊、快閃交換活動愈來愈受歡迎。
香港設計師李顯峰近日在香港永續時裝比賽中,展示以舊傘布及廢窗簾製成的衣飾;經他巧手設計,任何二手布料都不嫌破舊。李顯峰表示,他在看到家人扔掉舊沙發時,意識到不起眼的家居用品也能成為揮灑創意的墊腳石。李顯峰和其他志同道合的時裝圈人士,希望扭轉過於浪費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