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潛能】你的志業可能不只一個

文/艾蜜莉.霍布尼克 譯/朱靜女 |2018.09.30
2661觀看次
字級
電影製作人的工作需要運用多種技能。圖/資料照片
電影製作人的工作需要運用多種技能。圖/許逆之
圖/天下雜誌提供

文/艾蜜莉.霍布尼克 譯/朱靜女

你很可能聽過這樣的說法:「找到一個你熱愛的工作,那麼你這輩子的每一天,都像是在工作。」但是這樣的說法,在我們多重潛能者身上一點也行不通,因為我們的天性,就是需要生活變化多端,才會感到快樂。即使我們找到了某種熱愛的事物,但是如果我們必須每天重複這件事,直到永遠,那麼我們還是會感到空虛乏味。

但是,主流的職涯建議通常並沒有考慮到,多樣性對於我們當中的某些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很難找到一個職涯發展顧問,可以幫助你一次在兩個(或多個)毫不相干的領域發展事業。大多數的職涯規畫書籍都旨在幫助你,把你的各種選項刪減到與你「完美」契合的單一選項,而不是幫助你建立多角化的事業,不僅結合你的興趣,並且讓你同時擁有多個頭銜。我們多重潛能者對於多樣性的需求,很少獲得認可,更不用說會被優先考慮這項需求了。

當我們的職業生涯極富變化時,我們會發現,我們所做的那些事,如果組合起來,可以為我們帶來某種程度的金錢和意義;過程中我們會以某種頻率,主要是隨著感覺對了,而在各項計畫之間切換來、切換去。所有的多重潛能者都需要生活過得多采多姿,才會覺得快樂,但是就像金錢和意義一樣,生活需要何種程度的多樣性,因人而異。生活的多樣性太少,會讓我們覺得無聊、沮喪和不安,因為無法呈現我們生命的廣度。但是生活裡的元素太多樣,同樣會讓我們變得不知所措,並且感到沮喪,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做到自己所希望的面面俱到。

我們多重潛能者常在生命中引入太多的變化,結果讓生命透支。我們對於學習和體驗新知,有旺盛的企圖心。我們想要回應剛剛萌生的青少年小說點子,想要將夢寐以求橫跨愛爾蘭的單車之旅付諸實行;我們還想試試剛剛才發現,讓人覺得酷斃了的航海考古學碩士課程。我們可能有辦法在一生中,追尋上述所有的夢想(甚至更多的夢想),但是如果一次就想把這些夢想一網打盡,可能會讓我們疲於奔命,到頭來沒有辦法享受太多的樂趣。多重潛能者不需要勉強自己只關注一個焦點,但是也不要讓自己分身乏術、壓力爆表。感謝老天!還好在這個世界上,一次只做一件事,或是一次同時做所有的事,兩者之間,還有個中間地帶。你的任務是要去弄清楚,你的中間地帶的邊界在哪裡。

這一點每個人都不一樣。假設你的手上同時有三件任務在執行,這時你還覺得勝任愉快,但是如果第四項任務再加進來,是不是就會讓你覺得力有未逮?或者,你同時能夠承受的任務數量可以再高一些?你可能同時執行九項或是十項任務,都還覺得游刃有餘。

我們對於生活多樣性的需求程度有多大,因人而異;不僅如此,就個人而言,對於多樣性的需求程度,也可能隨著每個人的生命歷程,而有所波動。過去我在學習電影製作時,我很少想到其他的可能性。當時我的電影大業,頗有成為我未來人生志業的氣勢;那時的我可以在一年當中,耗費八個月的時間沒日沒夜,只為了製作一部十二分鐘的微電影。但是,在我生命裡的其他階段,我也曾經同時涉足三到四個不同的領域。在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同時經營了一家公司,寫了一張專輯,上了一門化學課,並且自願擔任課後家教。在我寫到這段經歷的時候,其實我正同時參與各式各樣的商業活動,包括經營了一個網路社群、準備一個演講活動,當然,還包括撰寫這本書。我們都會經歷人生的季節遞嬗;有時候深入一個領域是有道理的,然而在其他時候,豐富的多樣性則能刺激、鼓舞我們前進。

多樣性需求滿足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電影製作是一個極為跨界的領域。換句話說,電影製作人每天都會使用多種技能:寫作、繪畫/畫故事板、執導、攝影、編輯、音樂創作、商業營運、活動策畫以及市場行銷等等。我曾經為我的電影而編寫、執導、製作和配樂。對於自己一個人要包辦這麼多事,我樂在其中!而且在那八個月的時間,我都不需要考慮太多其他不相干的事,其實還挺輕鬆愜意。

如果我們目前所涉足的,就是一個跨界的領域,那麼我們就不太需要額外的活動,來滿足我們多重潛能性格裡對於多樣性的需求。譬如說,像是人工智慧這樣的領域,就融合了心理學、哲學、科技、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數學、機器人學、模式識別、機器學習和視覺感知等。還有,像是永續發展這樣一個領域,對於組織發展、經濟學、社會正義、生態學、政治、科技、商業、建築和文化,統統需要加以了解。這些領域當中的計畫,從外行人眼中來看,不過就是「一項」計畫,但其實他們的內涵包羅萬象。我們所涉足的領域其跨界程度愈複雜,我們對於多樣性的需求便愈低;反之亦然。

(摘自《沒定性是種優勢》,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簡介
艾蜜莉.霍布尼克(Emilie Wapnick)

一位演說家,也是一位職涯諮商教練,同時也是一位部落客和社群領袖。她是Puttylike.com的創始人兼創意總監,她把Puttylike.com打造成多重潛能者的家,幫助多重潛能者了解如何整合他們所有的興趣,開創充滿活力、能實現自我,而且成果豐碩的職涯與生命。

艾蜜莉不想在單一的路徑上安定下來,她學過音樂、藝術、電影製作和法律,並於2011年,畢業於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法學院。艾蜜莉是TED受歡迎的演說家,她的故事曾經登上《快速企業》雜誌、《富比世》雜誌、《金融時報》、《哈芬登郵報》以及《Lifehacker》。她著名的TED演說──「為何某些人沒有一個真正的天職」,有超過530萬的點閱率,並且被翻譯成36種語言。她應邀至全美以及全球各地的大學、高中和一些組織機構,擔任客座演講人和工作坊的主持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