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海爾
圖/林一平
圖二:韋伯斯特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大家對第一流大學有許多不同的定義。然而今日大學往往為了達成量化指標,不擇手段,甚至引發許多學術倫理問題,斯文掃地。今日學生的品德,是否被忽略了呢?
2012年8月我訪問耶魯大學,這所大學早期時培養出許多高貴情操的學生。我在其舊校區看到海爾(Nathan Hale;1755-1776)的銅像,由下仰望,素描其面部 (圖一)。
海爾畢業於耶魯大學,在美國獨立戰爭時對抗英軍,被派到敵後收集情報。1775年英軍占領紐約市(大約是今日曼哈頓南端的華爾街附近),華盛頓將軍撤退到曼哈頓北邊,急需獲得英軍部署的情報。海爾自願潛入敵人的占領區去收集情報,不幸被人舉發,遭英軍逮捕,1776年9月22日處以絞刑。他臨終前說:「我唯一的遺憾是,只有一條生命可以獻給我的國家 (I only regret 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give for my country)。」
1914年耶魯大學決定為海爾豎立銅像,但卻找不到他的肖像照片,只好找來1914年那一班學生,挑出長相看起來最忠貞愛國的學生當模特兒,製成「海爾銅像」。
獨立戰爭影響不少耶魯大學畢業生的命運,也彰顯出他們宏觀視野。
例如編寫韋氏大字典的韋伯斯特(Noah Webster;1758-1843;圖二),若非獨立戰爭,他可能只是美國某個地方的律師。
韋伯斯特於16歲時入學耶魯大學,不久美國獨立戰爭爆發。韋伯斯特就學期間,愛國不落人後,加入了康乃狄克州地方軍。他學習法律,但因戰亂,在耶魯大學讀完碩士學位後未仔細考慮職業的生涯規畫,沒有當律師的機會,一陣曲折後,就去中小學教書,並試圖建立一些小規模學校,都不是很成功。
韋伯斯特主張的美國獨立,不僅是實體國家的獨立,更應該在文化層次獨立。他認為美國民族主義高於歐洲,因為美國的價值觀更優越,他以編寫字典實現了他的理想,為美國知識界做出了奠基的貢獻。他沒有創造美式英語,但美式英語卻被他的字典定義了(He didn't create American English, but his dictionary defined it)。
韋伯斯特在康乃狄克州的紐哈芬市家中進行字典的編寫,我於2012年訪問紐哈芬市,想尋找他家原址,被告知,已被遷移不在了,頗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