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下一步 顛覆你我生活 文/記者林小春、周琳、郭洋 |2018.09.22 語音朗讀 21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參觀者在大會現場觀看一個機器人手術系統的作業演示。 圖╱新華社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日前於上海舉行,來自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開展對話交流,在場的中外專家均認為,下一步將顛覆現有的商業應用,最終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 圖╱新華社 一個名叫「悟空」的家庭陪伴型智能機器人引得參觀者大笑。 圖╱新華社 工作人員在大會現場示範與機器人 打桌球。圖╱新華社工作人員(左)在大會現場向參觀 者介紹一款外骨骼機器人。圖╱新華社 文/記者林小春、周琳、郭洋 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為主題的二○一八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日前於上海舉行,來自近四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開展對話交流,在場的中外專家均認為,人工智能正在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巨大變化,下一步將會愈來愈多地顯示出智慧的特徵,顛覆現有的商業應用,最終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 人工智能非世界末日 「很多人看到人工智能,看到的都是悲觀景象,看到的是世界末日,但我看到的是光明的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的早期開拓者之一、一九九四年圖靈獎得主美國科學家拉吉.瑞迪說。他表示,未來五至十年內,個性化的「守護天使」智能系統將會開發出來,幫助人們及時應對交通堵塞乃至颱風、海嘯、地震等自然災難。 瑞迪預測,未來二十年,包括實時語音翻譯在內的人工智能技術會使互聯網使用人數翻番(翻倍),整體經濟效益增加三倍,從而帶動全球生產總值增長四至十倍。 圖靈獎(ACM A.M. Turing Award)是電腦協會(ACM)於一九六六年設立,獎勵對於電腦事業有重要貢獻的個人。 二○○○年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也出席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他說,大數據和強大的計算機使幾十年前就出現的深度學習煥發出「第二春」,今天深度學習及其變體仍有很強的生命力,會帶來很多新的項目或產品。「但是到某一點,相信大概五、六年後,就可能到達增長的極限」,下一波人工智能創新或算法的突破可能來源於人工智能和量子物理的結合,「這可能帶來一些我們以前在宇宙中從未見過的東西、從未見過的美麗算法」。 延展能力非取代能力 智能語音行業領軍企業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從技術上看,下一步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取決於三方面:一是算法能否取得突破,從而讓人工智能不需大量數據訓練,能夠自主學習;二是腦科學和數學建模方法能否相互結合;三是能否實現「人機耦合」,亦即通過人機協作提高工作效率。 美國英偉達公司首席科學家、高級研發副總裁比爾.達利認為,深度學習的進展正受到硬件發展的制約,因為摩爾定律(指每隔十八個月處理器性能翻一倍或價格下降一半)已經失效,現在晶體管(電晶體)從一代到下一代成本幾乎保持不變。他相信,「未來計算肯定是針對專門領域的計算」,這樣相比傳統處理器將更有效率。 在場的中外專家一致同意,人工智能會延展人類的能力,放大並提升人類智能,但並非取代人類。「有些事情人做得更好,有些事情機器做得更好。」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達妮埃拉.魯斯說,「未來有了這些機器之後,我們可以保證道路上不會有人因車禍而喪生,可以更好地診斷和監測疾病,可以保證信息安全,可以讓說不同語言的人們實時交流,可以讓人們更多關注一些戰略性、關鍵性、思惟性的東西,而把相對低級別的重複工作讓機器來做。」 前一篇文章 雲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 下一篇文章 現場導覽 AI機器人服務滴水不漏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3【詩】走過康橋2025.09.1104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5YT創3.25億次點閱 網紅貓過世2025.09.10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2025.09.1007【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8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9巴西佛光童軍露營 烹煮搭帳自己來2025.09.1010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藉著詩作打造文化IP【文創之旅】何處春江花月夜?【文創之旅】探訪神農架【二次發掘】復原生活場景 揭開神祕面紗【考古的故事】三星村裡的古國城邦創新讓南潯不再「難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