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墨禪畫:「遮一片地大好卓庵」

●詩堂書法:師兄吃茶了,普願未曾吃茶,作遮個語話,滴水也銷不得。
〈景德傳燈錄〉卷七:
師嘗與南泉同行,後忽一日相別,煎茶次。
南泉問云:「從前與師兄商量語句,彼此已知,此後或有人問畢竟事,作麼生?」
師云:「遮一片地大好卓庵!」
泉云:「卓庵且置,畢竟事作麼生?」師乃打卻茶銚便起。
泉云:「師兄吃茶了,普願未曾吃茶。」
師云:「作遮個語話,滴水也銷不得。」
唐朝普願禪師(西元七四八--八三四年),俗姓王,河南鄭州人,曾住安徽池陽南泉院,也稱南泉禪師,與師兄智常禪師同得法於馬祖道一。
智常禪師與南泉禪師一同行腳,有一天,他們兩人正要相互告別,燒茶的時候,兩人有一段對話。
南泉禪師問:「從前與師兄平常的言談議論,彼此都能了解,往後若有人問起修行悟道這件要事,我該如何回答呢?」
智常禪師答:「這一片大地極適築庵建房哩!」
南泉禪師急了:「築庵建房的事暫擱一旁,這悟道的大事該怎麼說呢?」智常禪師聽後,便打翻煎茶的小鍋,站了起來。
南泉禪師更急:「師兄喝過茶,師弟我尚未喝呢!」
智常禪師:「說這樣話的人,實在連一滴水也不配喝。」
(按,畢竟事,是指修行悟道之事;茶銚,是一種煎茶的鍋具。)
悟道之事,是禪者或修行者最終的目標,然悟道之事絕不能執意追求,也不能太過著相,而應從尋常生活中去體悟,或謂就在尋常生活之中。因此,智常禪師要南泉普願禪師將自己與天地合而為一,而回話「遮一片地大好卓庵」。
南泉禪師不能從中契解真義,而執意於索得答案,甚至說出「師兄吃茶了,普願未曾喝」,有意逼智常禪師吐實。
句中「吃茶了」,暗指悟道;「未曾吃茶」,則指未悟。然智常禪師認為南泉禪師仍執相未解,故稱應「滴水也喝不得」,作為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