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開放小三通十七年,身為陸配的我對小三通十七年來有些感想。
我算是較早期來台的陸配,在還沒開放小三通的時候,回大陸得經香港轉機,再從香港飛到廈門。當時受限政策,在台灣停留半年就得回大陸辦理繁瑣手續,才能再來台團聚,這樣頻繁往返兩岸,每一趟都所費不貲,負擔沉重。
後來終於盼來小三通,這應該是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最讓台商和陸配有感的唯一德政了。買了小三通一條龍套票,回娘家省時省錢又方便,從金門碼頭到我的家鄉泉州不到一小時。坐在船上,望著一灣淺淺的海峽,想起詩人余光中的鄉愁,想到有廈門人說,早起到海邊,望向金門,順風時,可以聽到金門村莊公雞的啼叫聲,兩岸如此接近!小三通讓兩岸的人們不必隔著海峽望洋興嘆,鄉愁不再,嫁至金門的陸配姐妹要回娘家,隨時說走就走。
雖然現在兩岸關係凍結,讓人不勝唏噓,但人民的交流卻更加熱絡。如今金廈形成一日生活圈,假日人潮萬頭攢動,人潮帶來錢潮,帶動金門經濟蓬勃發展,金廈互通共榮,緊密相依。金門不僅在地理位置離大陸比離台北來得近,在心理位置或許也跟大陸靠得更近了,因為民生和經濟才是人民所要的,這遠比紛紛擾擾的政治重要多了。
金門成功模式有目共睹,而金門未來的發展,更是前程萬里。借鏡金門,政府應支持馬祖擴大小三通航線,以帶動馬祖經濟發展,打造馬祖模式,相信未來馬祖將和金門一樣,成為一座含金量高的兩岸島嶼。李月治(台北市/新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