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瓊方挑著扁擔把物資送進山區。
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報導】她曾被馬雲邀請敲響納斯達克的開市鐘聲;一名雜工,卻詮釋了什麼叫「中國式教育」;她是養育了八十七個孩子的麥瓊方,孩子們九成考上大學,其中有二十個考入北大清華;今年高考,三個參加高考的孩子,分別被中國公安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和上海醫科大學錄取。
一九七九年,當時十九歲的麥瓊方在中國大陸廣西的百色市人民醫院洗衣房打零工。那一年,達江鄉一個與奶奶相依為命的男孩被桂林一所大專錄取,但沒錢買去桂林的車票。麥瓊方碰巧得知這個情況,決定資助這個家貧但有出息的孩子。
一九八三年,田林縣平洋屯的一名瑤族婦女看病住院,沒人照顧,善良的麥瓊方幫她送了一個多月的飯。後來,麥瓊方到平洋屯看望這名婦女,發現山裡人缺衣少糧。回到城裡,她開始收集舊衣物,再買些吃的,用扁擔挑著送到山裡。
從那時起,資助貧困山區和貧家學子,成了麥瓊方的人生。算上自己唯一的親生兒子,至今已經有八十七個孩子叫麥瓊方「媽媽」。她不僅資助這些孩子上學,還把無人撫養的孤兒接到家裡住。
一九八九年,百色市一對夫妻在車禍中喪生,麥瓊方收養了他們的兒子林海(化名),供他到大學畢業;女孩覃斯潔早年失去母親,父親外出後音信全無,她和妹妹覃疏桐相依為命。麥瓊方將妹妹覃疏桐帶到百色,送到小學讀書,又把打工供妹妹讀書的覃斯潔從廣東叫回來,讓她先在醫院食堂做了半年工,然後托人送到百色三中讀書。二○一一年,覃斯潔被西安交通大學錄取。
有人想送嬌慣孩子來改造
麥瓊方的家裡,地鋪可以睡兩個孩子,沙發睡兩個孩子,房間裡放著高低床,可以睡十個孩子。她對每個孩子都一視同仁。每個考上大學的孩子,麥瓊方給他們每人每月人民幣五百元(新台幣兩千多元)生活費,而她的親生兒子,每月只有四百元。
麥瓊方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孩子,甚至有人想把自己嬌生慣養的孩子送來改造。另外,麥家的孩子很團結,兄弟姐妹互相幫助,遇事則有擔當。
有人問過麥瓊方,堅持奉獻愛心的動力是什麼。麥瓊方表示,一九七九年開始做時,不知道什麼叫奉獻愛心,只是做想做的事情,也忍不住要做下去。
麥瓊方曾獲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獎勵。二○一五年,雙十一盛典在北京水立方舉辦。納斯達克將當天開市敲鐘儀式放在水立方盛典現場,麥瓊方作為天天正能量獲獎代表,被邀請和馬雲一起敲鐘。
麥瓊芳曾說過:「有她的地方就有家」。而她的孩子們也傳承了她的精神,積極參與所在地的公益活動。像旅居美國、英國等地的孩子組建起愛心網絡,發起了援助非洲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