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最近國內外陸續出現服用安眠藥發生夢遊、失憶的個案,現代人失眠比率高,除了從日常生活作息調整,中醫針灸治療失眠也很有效果,且不會有夢遊、幻覺等副作用。
近日有婦人因混用安眠藥而出現夢遊,爬窗到鄰居家中翻箱倒櫃的狀況,雖然是因為婦人不正確使用藥物,才導致這樣的副作用,但國人睡眠障礙比例高,對於不想使用安眠藥者,或許可以考慮中醫的針灸療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說,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人體的正常精神意志或睡眠活動均由心這個臟象所主,特別是睡眠是陰陽之氣自然而有規律的轉化結果,其中最重要的機轉是身體衛氣的循行,當外在環境或是內在身體疾病等因素,使得營衛運行失常,氣血陰陽失衡,五臟六腑功能失調,破壞了這種自然節律,就可導致失眠。
他說,中醫看失眠可分三種,一種是入睡時間長者,多屬容易緊張者,屬於火旺或陽亢的證型;第二種是容易驚醒者,中醫認為膽氣不足;此外是凌晨醒來變睡不著,多屬氣血虧虛。
陳朝宗說,中醫在治療失眠上首重安神定志,並調和營衛陰陽氣血現代研究證實,針灸可以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或透過釋放神經傳導物質或激素,來治療失眠。
中醫辯證論治選擇內關、太衝、三陰交、心俞等穴位,耳針以神門、心、皮質下、肝、脾胃等穴位治療,特別是耳針刺激時間長,病患可自行護理,一般急性反覆發作期,每周敷貼一次,約略需六到八次治療。緩解期每周敷貼一次,大約四到六次敷貼。治療次數因個人病齡及疾病狀態而異,可視情況配合藥物。
他也提到,一般失眠患者多服用西藥安眠劑、抗焦慮劑或肌肉鬆弛劑等藥物,若能配合針灸,不失為減低西藥劑量的輔助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