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下整棟以紅磚砌成的老厝,在前往貓空的蜿蜒小路上並不起眼,往來車輛很容易就匆匆錯過。主人笑盈盈地遞上名片,高闕勝夫!十足東洋味的名字,看我一臉錯愕,他趕緊解釋說自己並非日本人,而是複姓罷了。圖/吳德亮
文/吳德亮
山腳下整棟以紅磚砌成的老厝,在前往貓空的蜿蜒小路上並不起眼,往來車輛很容易就匆匆錯過。主人笑盈盈地遞上名片,高闕勝夫!十足東洋味的名字,看我一臉錯愕,他趕緊解釋說自己並非日本人,而是複姓罷了。愛茶的他說十多年前母親過世,毅然結束繁忙的事業,將這棟六十高齡的老屋改造成茶館,恬淡經營至今。
高君說自己曾拜師學陶,店內當然少不了他的茶器創作,大多為柴燒的茶壺、杯具、壺承以及花器等,沒有太多花俏的造型,火痕筆觸也顯得內斂,烈火淬鍊的肌理只能以樸實無華來形容了。看著他不疾不徐沖泡當季的正欉鐵觀音,茶湯在紅黑交融的光影中蕩漾,卻彷彿吸納了漫山的雲霧與綠意,瞬間為酷暑盛夏染滿月色。
趕緊取出茶票紙繪出瞬間的感動:從雲南鶴慶山區千里迢迢帶回,未經印刷的茶票紙,與愛書人喜愛的藏書票不盡相同,通常指五○年代後,普洱茶打破傳統簡陋包裝,為圓茶披上約二尺見方的棉紙外衣,每張稱為一票,無須再經裁切即可包裝一片三五七公克的制式圓茶。有別於過去置於每筒七餅中的一、二餅間,老茶常見的「大票」或「筒票」,或緊壓在茶餅或茶磚中央作為商標的「內飛」等。
攜回的手工茶票紙質地或厚薄迥異於一般棉紙,只是底色或棕或黃變化甚多,纖維也較多且明顯,讓喜歡嘗試不同媒材創作的我愛不忍釋,繪成後截然不同於傳統英國式水彩或水墨風采,更讓我竊喜不已,詩句也油然而生:
風起雨歇
演繹漫山的雲霧與綠意
剪輯古典現代交織的輪廓
在紅黑交融的光影中
讀懂茶品的深度
像讀過千遍萬遍的情書
用歲月踏踩的雪泥鴻爪
內斂的火痕筆觸
詮釋婉約敦厚的光芒
而湯煙則升起
如虹的弓
射向舌尖味蕾
的最深處
茶湯迴旋如
香氣四溢的音符
為盛夏染滿月色
旋律輕柔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