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根據節氣時令,端午過後夏季就真正來臨了,高溫氣候往往汗流浹背,加上近日雨下不停,溫暖潮濕的天氣,容易導致濕疹;醫師提醒,皮膚疾病受飲食影響大,若因天熱大口喝冰水,容易傷脾胃、影響腸胃運作,症狀會更難消除,反反覆覆非常難受。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許恒壹表示,台灣氣候溫暖潮濕,濕疹非常常見,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曾經有過各類濕疹,在炎熱的環境,身體卻黏黏膩膩,容易出現溼疹,且氣溫愈高愈癢。
他說,濕疹發病的症狀為局部丘疹、水泡、滲液,覺得搔癢灼熱,患處在搔抓或摩擦,水泡會破裂,乾燥後結成痂皮、甚至脫屑。好發部位,以身體摺縫處、關節凹彎側、如腰帶纏繞處、腋窩、膝膕窩、肘彎、耳後、女性乳房下方、甚至陰部、肛門周圍、腹股溝等。
醫師提醒,天熱多汗,水分流失易口乾舌燥,很多人會大口大口的喝冰飲,這樣傷到脾陽,影響腸胃運化,患者多會出現舌苔厚膩、胸悶、不思飲食、神疲乏力、大便黏膩不順,或小便短少、四肢困倦無力,屬中醫「濕阻」的證型。而「濕」加上「熱」易耗血傷陰、化燥生風;在高溫潮濕的環境推波助瀾下,症狀往往纏綿不已。
在中醫治法上,依辯證論治精神,透過健脾利濕,佐以清熱;或清熱除濕,佐以涼血;以及清熱利水,佐以通淋等方法治療。
而飲食不可冰飲,但可選用俱利濕清熱功效的食物,例如薏苡仁、蕎麥、綠豆可健脾利濕;蔬果類,如絲瓜、冬瓜、茭白筍、山藥等可清熱利水。
另外,海鮮食物或辣椒、芥末、蔥、蒜、酒類等辛辣食物,或燒烤油炸料理方法,皆宜避免,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