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小平
無論爸媽有什麼樣的夢想,如果他們忘了,或是不好意思重新開始,做兒女的應該要鼓勵他們,而不是嘲笑、阻撓他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吧!可是,年輕時,忙碌於工作,或是因著經濟壓力,又要養兒育女,只好把自己的夢埋藏起來,不去想它。
想當年念小學時,老師除了誇我的作文寫得好,也稱讚我的歌聲,建議我參加合唱團,甚至說我的圖畫得也不錯,不妨繼續練習。但是後來,我除了持續寫作,其他的都荒廢了。直到如今,繪本流行作者圖文一把抓,而我只擅長文字,就弱掉許多。想要重拾畫筆,學了一年的油畫,熱情不夠,就又放棄了。
我媽媽則不同,多才多藝的她,婚前非常活躍,演話劇、唱平劇,據說有些之後走紅的明星,當年跟她同台時,媽媽是女主角,那些人只是跑龍套的。而且,媽媽原本有機會到香港發展,也因為要照顧我,只好放棄。
當我們三姐妹長大以後,媽媽曾經跟阿姨一起報名參加「五燈獎」,事後她說:「歲月不饒人,那個舞台已經不屬於我們了。」話雖如此,我知道媽媽並未忘情於舞台表演。而且,我覺得她天生就屬於舞台,我一上台,總是會緊張得舌頭打結,媽媽卻毫不怯場。
直到媽媽退休後,時間多了,我們也都成家立業,不需要她擔心,我便鼓勵她繼續唱平劇。她於是請了琴師,約了幾位朋友在家一起唱唱戲;只要大陸的平劇團來台演出,她都會買票進場觀賞。之後有機會再度粉墨登場,裝扮起來模樣十分俊俏,觀眾都看不出來,當時的她已經七十歲了。
除此之外,媽媽也在家暴防治中心擔任義工,義工團裡有個戲劇小組,經常到小學演出話劇,提醒小朋友如何預防家暴。經驗豐富的媽媽,背誦台詞、練習走位,全都難不倒她,經常不遠千里,自己搭車到學校去演出。這一演就是十幾年,不但排遣了她的退休生活,又可以服務社會,更重要的是,延續了她往日的夢想,在舞台上發光發熱。
離開義工崗位後,媽媽並未閒著,她在老人中心,又找到了她的另一個夢,那就是跳舞。
媽媽年輕時能歌善舞,那時流行國標舞,媽媽偶爾也會在家教我們恰恰、布魯士或是探戈,只可惜我對跳舞既沒興趣也沒天分,只能在一旁欣賞媽媽的舞藝。不過也因為這樣,同學父母都禁止他們跳舞、參加舞會,只有媽媽會幫我舉辦舞會,甚至廣邀親友參加。
後來,媽媽在老人中心的國標舞社重溫舊夢時,跳得好開心,絕不輕易請假。有時候我要帶她出國旅行,沒辦法去上課,她還會覺得愧對同學,因為她不在,同學就沒有舞伴了。
至於唱歌呢?雖然媽媽年紀大了,有些高音唱不上去,但她還是很熱中參加教會的詩班,即使練唱很辛苦,白內障的她看譜也很吃力,卻唱得好開心。
無論爸媽有什麼樣的夢想,如果他們忘了,或是不好意思重新開始,做兒女的應該要鼓勵他們,而不是嘲笑、阻撓他們。要知道,一個人就怕沒有夢想;只要有夢,並努力去實現,生活就會變得生動有趣,每天快樂起床,迎接窗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