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點精油、香氛蠟燭耍浪漫的人要注意了,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之前檢測發現,部分市售蠟燭,燃燒後竟被檢出有致癌可能的二氯甲烷及甲苯,輕則讓人頭痛、昏眩,重則有致命危險。
台師大化學系教授、消基會日用品委員會召集人吳家誠提醒,選購精油類產品時,最好挑不含氯蠟油、染料及芳香劑等成分的蠟燭,燃燒時火焰直徑與蠟燭比例,從頭到尾都要一致,不產生蠟淚,蠟液保持定量,不會愈燒愈多或少,蠟燭本身與容器均無熱感,熄滅後不冒煙,燭心不殘存紅星,就是優質好蠟燭,至於精油蠟燭、香氛蠟燭、線香,最好不要買,因為燃燒後的物質成分實在太難掌握。
消基會曾於去年在北市百貨公司、書店、精品店及藥妝店,購買八件蠟燭樣品,取一公克蠟燭在一立方公尺空間內燃燒十五分鐘後,取得釋放氣體分析發現,某知名商店銷售的「浮水蠟燭」,被檢出含有二氯甲烷;另一產品「突尼西亞茉莉香氛蠟燭純天然大豆」及「果凍蠟燭(草莓)」則被檢出含有甲苯。
吳家誠指出,二氯甲烷與甲苯都屬於神經毒,一經吸入後會在人體累積,可能導致記憶力減退、睡不好或引起皮膚炎,二氯甲烷更是在一九九四年被認定為人體可能致癌物,暴露在五百~一千ppm環境中一至二小時,可能會昏眩、頭痛、意識喪失,若濃度超過五萬ppm,則會對生命產生立即危險。
消基會要求主管機關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將蠟燭納入應施檢驗項目,更提醒消費者,在半數標示仍不合格的情況下,不要在通風不良場所使用,因為內含致癌物的精油,使用之後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