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荔枝、烏龍茶 變香水

 |2018.08.12
1978觀看次
字級
來自台灣的七年級生何承涵,穿著實驗衣,拿滴管從許多小玻璃瓶中抽出液體滴到試紙上,一邊嗅一邊說:「原料裡也有很臭的,但有時加一點點很有用。」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來自台灣的七年級生何承涵,穿著實驗衣,拿滴管從許多小玻璃瓶中抽出液體滴到試紙上,一邊嗅一邊說:「原料裡也有很臭的,但有時加一點點很有用。」這是她在奇華頓企業(Givaudan)實驗室裡的氣味世界,上千種原料不一定都好聞,但適當搭配就能創造喜人的氣味,這全靠調香師的專業。她是第一個進入奇華頓企業培訓的台灣人,因想起在南投中興新村和家人泡烏龍茶的回憶,花近一年做出烏龍茶香香水,立志未來成為調香師,設計適合亞洲女性的味道。

奇華頓是食用香精和日用香精企業,總部在瑞士,在法國巴黎西北方近郊的阿讓特伊市(Argenteuil)有分部,設有「香水學校」;雖稱為學校,實際上是企業培訓班,招收有志從事香精產業的年輕人,錄取者領有薪資,與員工無異。

何承涵從報名、面試到錄取,花了大半年,要飛到不同國家接受不同階層面試,還要通過嗅覺測驗,包括從眾多氣味瓶子裡找出兩瓶一樣的。

這聽來像撲克牌兩兩配對遊戲,但氣味的世界遠遠不只五十二張牌,光是柑橘調就有各種變化,有時還要考強弱,依氣味比例多寡排序。何承涵成了奇華頓培訓班錄取的第一個台灣人,實驗室裡受訓生也只有八人。

受訓生的實驗室,一人一個隔間,每個隔間的玻璃架上都擺滿數百個承裝不同氣味原料的小瓶。洗手間裡的香氛,幾根擴香竹插在棕色瓶子裡,是員工自己做的樣本。

課程分為四年,何承涵第一年在新加坡受訓,接著兩年在阿讓特伊市,由公司調香師指導,下月起要轉往美國紐約進行最後一年課程。

在前往紐約前,何承涵要發表第三年課程的期末作業,也就是創造自己的第一瓶香水。她想起在南投中興新村的童年,常與家人一起泡烏龍茶的愉快回憶,於是花近一年做出烏龍茶香,命名為「驚蟄」,前調和中調分別使用荔枝與茉莉。

何承涵受訓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熟背五百種基本氣味,考試抽考二十個,必須很快分辨,例如「麝香在我們的表格裡有十幾種,對我來說很難」,但這些氣味現在已成她的基本資料庫。

這個行業最重要的工具是嗅覺,何承涵盡量不讓自己感冒,少吃辛辣和重口味食物,也不太使用香水,避免氣味干擾。

何承涵最憧憬的前輩是法國調香師艾連納(Jean-Claude Ellena),他是時尚品牌愛馬仕的專屬調香師,作品包括地中海花園、愛馬仕大地等。何承涵說,艾連納的調香哲學貴在簡單,信奉「簡單才是最難的事」,他只從兩百種原料中搭配,就可調出多款具特色的香水。

何承涵的姐姐也是調香師,但她自己開始接觸香水產業的時間遲了一些。她說,亞洲人對調香產業相對陌生,接觸這個產業的機會很少。才受訓三年,何承涵還未摸索出自己的哲學,但她立志成為調香師,設計專門適合亞洲女性的味道,「希望有天擁有自己的signature(指個人風格突出的創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