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肇梁
大師的海外日記《海天遊踪》,所到之處詳實紀錄,乍看妙筆生花、舖陳有序,詞藻優美,莫不字字安適妥切,實則令讀者宛若追隨大師神會意遊五湖四海。
大師以佛心記錄,間以行腳與史實相互印証,辨識佛教經典掌故,鉅細靡遺,描述景觀更是生動活潑,參雜歷史物證,令人記憶儲慧大開,拓展斯人斯地,物興悲喜,可謂無處不留心,無處不學問。更以史家之立場為經,記實記物,即興為緯,呈現經世、寓意、經典之作,令人無法直觀文章之表,實則磅礡大器之作,深為提振人心,引人入勝之大作。
記述到達泰國,蒙受泰皇之禮遇,宴飲之過程,泰皇深諳不與僧伽同座之禮數,更證明泰國舉國上下,信奉佛教,人民以出家禮佛為殊榮,使人既羨且敬。
到達印度,適逢中印邊境戰爭,牽連僧侶侷促行難,生活也多不適應,再加印度食俗常以咖哩調味,一時之間無法適應,有時寧可空腹不願入食,以致同行之間瘦達兩公斤之譜。加上隨時受人監視,受盡苦難。
形容佛陀涅槃時的情景:「花草萎謝,鳥獸哀鳴,連娑羅雙樹也都變成白色,天空一輪滿月,沒有人注意,大家只沐浴在佛陀的慈光中.......現在佛陀的全身因已入滅,諸大羅漢也雲消霧散,即連雙林樹也看不到一枝一幹,世事無常,能不叫人感慨噓嗎?」文筆精采萬分,直追古人詩句「感時花濺淚,恨時鳥驚心」有過之而無不及,非不身物合一,何以得此佳文,大師令我崇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