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峰作品《靜物》。
圖/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陳世峰畫出對生命的堅持。
圖/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口畫家」陳世峰,年少時因意外致雙臂截肢,在醫院經歷數次手術,罹病的痛楚和失去雙手的絕望,讓他意志消沉了好一段日子。幸有諸多親友鼓勵,讓他勇於突破身體障礙,活出精采人生。如今繪得一「口」好畫的他,更期望分享自身奮鬥故事,以鼓勵正在治療中的病人,重拾信心與勇氣。
四歲那年,陳世峰因誤觸高壓電受傷,導致雙臂截肢。童年與青少年時期,前前後後經歷七次手術,讓他總是無助地躺在醫院病床上,一邊忍受著傷口劇烈疼痛,一邊不斷地問上蒼:「為什麼是我?為何要讓我承受這樣的磨難?」
由於生活無法自理,正值青春年少,十分在意別人的眼光的他,總是成天窩在家裡,自怨自艾、消沉度日。直到有一天,朋友來探視他,說了句令他感到慚愧的話:「人生最可怕的就是自己放棄自己,雖然你失去雙手,但其他的都還在呀!」看著家人對他的付出和關愛,陳世峰開始懂得思考人生的方向,也開始捫心自問:「我到底還能做些什麼?」
繼續求學,是他第一個想達成的目標,但最先需要克服的是「書寫」問題。於是,他咬著鉛筆、趴在桌上,拚命地練習咬筆寫字,在咬斷數枝鉛筆後,終於能寫出別人也看得懂的字,於是他順利復學了。也因不想事事求人,他開始練習自己穿衣、如廁、吃飯,甚至為了想騎摩托車,自己畫設計圖、改裝機車、考駕照。
受傷後的陳世峰,不斷激勵自己,從而體認到:「欲望會產生力量,只要想做,沒有做不到的事!」,甚至,他還學會了開車、潛水、釣魚等,不斷地突破原本自認「殘障」的身體限制。
為了減輕家裡負擔,立志有一天成為能夠賣畫維生的口足畫家,陳世峰自己找老師學畫,一開始口啣筆的過程中,脖子又痠又麻、牙床疼痛,也曾被畫筆的碎屑刺傷喉嚨,甚至在清洗畫筆時,不慎吃到煤油,因而作嘔不已。但他不曾輕言放棄,因為創作過程中,他可以享受天馬行空、無拘無束表達自我的暢快感。
成語「手足情深」,用它來形容陳世峰夫婦,堪稱別具意義。因為陳太太是不良於行的小兒麻痺患者,而先生雙手殘缺,因此,兩人生活上互為對方的手腳;需要動手的家事,都由陳太太來負責,必須四處奔走時,則交給陳世峰搞定。
中風或脊髓損傷的病人,在復健初期,身體上要承受復健的疼痛不適,心理上要承受巨大的失落,輕則單側身體功能受損,重則無法站立行走,甚或終日臥床。病友在這極度的壓力中,常陷入低潮,看不見未來。
長期聘任口足畫家的長庚醫院,希望藉由畫家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以及勇於面對人生逆境的精神,鼓勵正在院內接受治療或復健的病人。口畫家陳世峰,即是當中成功跨越障礙,以畫筆繪出堅強生命力,進而重建幸福人生的最佳典範。
每個口足畫家,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每個故事背後,都有兩個字叫「堅持」。如今的陳世峰,不但時常受邀到學校演講,奮鬥的故事也被編列入國小教科書內,鼓勵學生們正向面對生命中的挫折。陳世峰強調,凡事不是只有一種方法能做到,一定還有其他方式,只要不放棄,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