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綠建築與環境共生

文/取材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2018.07.21
1575觀看次
字級

文/取材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順應不同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世界各地存在著一些年代久遠的「低科技」綠建築,日本「大和房屋」蒐集了五花八門的各國綠建築樣貌,及背後殊途同歸的設計原理,從世上最炙熱的東非地區(高溫超過攝氏50度),到最酷寒的俄羅斯村莊(零下71.2度),都看得到人類為了順應嚴苛環境和氣候挑戰,拼湊出來的各種「綠建築」。

以下且來看看這些人類的祖先,如何發揮智慧在沒水沒電沒建材的情況下,打造出型式不一的綠建築。

1. 船形屋(印尼)

印尼蘇門答臘北部托巴湖湖畔的巴塔克族,為適應當地炙熱、多雨的氣候,把家屋設計成船型的屋簷用來遮蔭,底下的高腳則可避免漲潮、並促進通風(帶走潮溼感),還能在下方空間飼養雞、豬等家畜。

2. 冰屋(極圈)

世代居住白令海峽凍土地帶的因紐特人,以捕獵維生,每隔一陣子就得舉家搬遷,加上當地缺乏木材、石頭等建材,因此衍生出以方形雪磚堆成的冰屋,內部設計成彎曲的走道,避免冷風吹入,地板和牆壁張貼動物毛皮,也是為了防寒。

3. 石頭屋(南義大利)

義大利薩蘭托半島有種獨樹一格的「特魯洛」石頭屋,特魯洛以石灰岩堆積而成,厚度在0.8~2公尺之間,夏季能阻隔紫外線,冬季則能保持溫暖。圓錐形的屋頂和白牆,給人相當強烈的視覺意象。

4. 風塔(伊朗中部)

伊朗中部有卡維爾鹽漠與盧特沙漠,氣候不僅乾燥,夏季動輒攝氏40度,冬季還有零下20度的低溫。當地建築以中庭為中心,最特別的設計當屬中庭南側、夏季房上方的煙囪,也就是將戶外涼爽空氣引入屋內的「風塔」,一路吹拂每個房間、貫穿中庭,猶如利用自然風(而且還不用付電費)的天然空調。

5. 窯洞(中國)

黃土高原鄰近中國西北部沙漠,終年黃土飛揚,稀少的雨量也集中於夏季,加上日夜溫差大,當地居民選擇在土層中建造「窯洞」,還依不同地形發展出「靠崖式」、「下沉式」等形式。為引入光線,當地居民在牆壁塗石灰,並在西部添加採光和排氣口,廚房及廁所也安排在靠近採光口的明亮處,建築內部「冬暖夏涼」。

6. 蒙古包(蒙古)

蒙古包是廣為人知的風土建築。跟住在極地的因紐特人一樣,畜牧為主的蒙古人也需經常遷徙,蒙古包的易拆解特性,可讓搬家過程縮短到一小時。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包須紮營在靠近河川、池塘附近,方便取得水源及如廁。為引入光線,蒙古包上方有圓形的天窗,人在屋內便可依太陽動向判斷時間。

7. 卡帕多奇亞穴居(土耳其)

土耳其中部的安那托利亞高原,海拔約1000公尺高,夏季乾燥炎熱,早晚氣溫低,區域內有三座死火山,這般風土條件,讓當地人很早就習慣以洞穴為家,戰時還可做為躲避敵軍的地下碉堡,而且每戶都有兩個以上的逃生口。複雜多變的住宅形式,也便利居民根據不同使用目的,分配不同房間作為儲藏室、廚房、臥室。

8. 韓屋(韓國)

首爾古代貴族住的韓屋是木造建築,屋頂用瓦片覆蓋,夏季時,連通入口的中庭可迎入陽光、引導氣流進入屋內。為減少冬季晚間的「輻射冷卻」效應,當地人會在屋內使用稱為「溫突」的地熱系統,先在爐灶生火,再將暖空氣引入煙道,送到地板流通到各處,在鄰近的東北亞地區都能見到類似作法。

9. 船屋(菲律賓)

菲律賓南部的蘇祿群島,有一群以船為家、捕魚維生的人,世代居住在海上船屋。這類「船屋」的屋頂多由棕櫚葉覆蓋,下方為居住空間,儘管沒有隔間,防晒及通風功能卻不差。除了當成居住場所,船屋也兼具交通工具和謀生器材的功能,配備引擎就可出海捕魚。以船為家的蘇祿人還懂得觀察潮汐和風向變化,在不同時節停泊到不同地方,尋找最佳的安身立命之處。

10. 原始摩天樓(葉門)

葉門位於海拔2300公尺的高原上,有最古老的高樓社區。葉門首都沙那一帶,自古住家多是3~9樓的塔樓。因附近森林稀少,建材多用石頭與泥磚,且低樓層幾乎不做窗戶,一來防禦外敵,二來防止惱人的沙塵。為適應日夜溫差大的氣候,上下樓層的接縫處跟窗戶邊緣都塗上防水的灰泥,增加保溫功能。最厲害的是,沙那塔樓每一層都有廁所,而且設計在相同的位置,上下以溝槽相連,讓穢物沿著排放落下,集中到一樓的堆肥處,再蒐集到公共浴場當成燃料,燒完的灰渣還可當成肥料賣出,讓農民栽種蔬菜和食物,在很久以前就落實了「循環經濟」理念。

11. 東歐小木屋(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西北部的馬拉穆列什,因為群山環繞的地形限制,房屋幾乎都就地取材用木材建成,工法細膩,不用一釘一鉚,單以角木交叉就能交疊而成,且防雨效果佳。為了保暖,屋內會透過火爐產生暖氣,並結合屋頂的燻製空間,提供食物之餘,還可防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