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下找尋佛陀足跡 文/佛光山馬來西亞東禪佛教學院 |2018.07.14 語音朗讀 15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與佛光山德里沙彌學園師生交流,喜見印度佛教的復興之光。圖/佛光山馬來西亞東禪佛教學院 於正覺大塔菩提樹下靜坐。圖/佛光山馬來西亞東禪佛教學院 音樂超越語言藩籬,教導尼泊爾中學學生〈馬來組曲〉。圖/佛光山馬來西亞東禪佛教學院 圖/佛光山馬來西亞東禪佛教學院 文/佛光山馬來西亞東禪佛教學院 繼二○○八年之後,東禪佛教學院的同學於今年六月,再次踏上佛陀的故鄉。此時是印度的高溫季節,很少有國外的團體在這時候到印度參學,然而院長覺誠法師勉勵大家:「冷,到冷的地方去;熱,到熱的地方去」,讓同學更增加道心道念,要在高溫下找尋佛陀足跡。 在學務長如音法師的帶領下,東禪佛教學院一行二十三人踏上佛陀的故鄉──尼泊爾與印度,開啟十四天的參學之旅。首先到尼泊爾地標滿願塔、釋迦族金廟、博物館等,在尼泊爾最後一站,我們朝禮了佛陀誕生之地──藍毗尼園。 經過高溫車程,我們終於來到印度,親自體驗佛陀的行化路線。首站佛光山印度佛學院,院長妙軒法師為大家介紹「大樹下課堂」的故事,讓我們了解釋迦牟尼佛住世的二千六百年後,當地還有這麼一群大姊姊傳承佛陀精神,教化當地的小朋友。接著,我們朝禮了菩提迦耶正覺大塔、靈鷲山、竹林精舍、那爛陀大學、鹿野苑等聖蹟及各國寺廟。 最後到佛光山德里文教中心,主任慧顯法師與我們分享印度沙彌的生活點滴。他告訴我們:「印度的佛教徒都有復興印度佛教的使命,每位沙彌都是自願到這裡出家,父母也都很支援。」讓我們感受到佛教在印度的希望之光。 常聽人說,佛教徒一生至少要去一趟印度,才不會在自己的心中留下遺憾。這一路走來,氣溫雖然都在三十八度以上,但所到之處時而陰涼、時而微風徐徐、時而下點小雨,真實感受到佛陀的庇佑。以下擇錄同學的心得數篇,以饗讀者。 學生心得 堅定心中的信仰/邱厚諭 經過這次的參學之旅,親自感受自己所信仰的宗教聖地,也認識許多佛陀的歷史和當時的文化;尤其在聖地修持,讓自己的信仰更加堅定。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在觀念上的轉變。我看見一個宗教、一個信仰,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素質與教養,體會到世間學不到的「法」。 願隨佛陀腳步前進/鍾康盈 從未想過能來到佛國參學,從佛陀誕生的地方走到成道的地方,再走到初轉法輪處,讓我感受到佛陀和我的距離很近。佛陀走過的路,布滿塵土,還有當空的烈日,環境的落後與汙染等,從現代人的眼中來看,真的很不容易。然而,就是因為有著大環境的挑戰(包括種姓制度和男女不平等),才成就了佛陀的覺醒。我體會到佛陀是真實存在的人,他的付出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我希望自己可以追隨佛陀的腳步,自覺覺他。 看見佛教的希望/陳姝璿 在佛光山印度佛教學院辦的「大樹下」學堂,第一次聽到印地語(Hindī)《三寶頌》,內心非常感動,因為這首歌從佛陀故鄉的人們口中傳唱出來,我看見佛教在印度的未來,希望就在這群孩子身上。教育很重要,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導向好的發展。 體悟自己就是佛/蔡高湧 行程中,我不斷地尋找佛陀,直到我們在正覺山的留影窟才悟到:「對呀,自己的影子就是佛影啊。」因為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自性,所以自己就是佛。因為妄想無明,被貪瞋痴所蒙蔽,所以見不到如來。《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從那刻起我不再無明尋找佛陀,而是尋找內心那被塵勞無明所覆蓋的佛性。帶著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行菩薩道。 前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照見五蘊 下一篇文章 無量壽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4佛光佈教師、友愛服務隊 精進行佛2025.11.0605《365日》贈嘉義香湖國際大飯店 佛光人結書香善緣2025.11.0606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22025.11.040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32025.11.0508腸道是人體第二大腦 影響情緒睡眠免疫力2025.11.0409山本由伸 拚美職首座賽揚獎2025.11.0510古老金幣2025.11.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五日念佛修持與佛接心 成就人間淨土 【叢林風光】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 發菩提心 走上覺醒之路【叢林風光】叢林修持 體證道在當下【叢林風光】薪火傳燈 叢林傳承與開展【叢林風光】叢林迎新 學修並進 成就菩提【叢林風光】心無罣礙 找到生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