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聆
我一直慶幸自己住在小鎮,除了停車、買菜、生活機能方便,最重要的,人際之間的互動恰如其分,互不干擾,又保有厚重的人情味。這由我家門口的各種農作蔬菜,可見一斑。
因為作息不同,也許怕打擾我們,親友送菜常是放在門口後就默默走人,所以「猜猜是誰送的菜」,也成了我們的一種生活樂趣,時不時得學鑑識專家李昌鈺採集微物跡證,從門口留下的泥土腳印窺得一二。
若是菜量很少,也許是一把豆子或一顆南瓜、絲瓜等,就擱在我車子的前輪,那就是隔壁的阿嫂了;如果有顆大西瓜,上頭寫著六斤或八斤,那準是木訥老實的阿木送的。有回,一顆大冬瓜讓我們猜了整整一個月,才終於知道答案!
而若是一袋麻布袋,裡面有各式青菜,量多到像是犁田前的收成,那肯定是蘇先生的。淳樸的農夫,只知全數入袋以表達心意,於是芥菜肥碩還有外葉、蘿蔔白胖卻帶綠梗、番薯葉深綠軟梗纏繞,外子得分三回才能挑揀好打包放入冰箱,有時還得分送「下線」!但彷彿也能從中看見,蘇先生遠視一大片沃野良田時,難掩的喜悅與滿足。
其中最貼心的,是一位小學校長。她的菜都是在假日傍晚送達,不但會把菜挑好,還會依我家的所需分量用橡皮筋束起來,再用報紙包裹好,聽說這樣可以保鮮較久,所以她的是最好猜的;也因為隨後她就會從手機傳來訊息,所以謎底也最快揭曉。每次解開包好的蔬菜時,都能感受到她在菜園角落細心整理的沉醉與專注。
還有一位朋友也會在周一送菜來,是他假日從卓蘭老家帶回來分享的。她的龍鬚菜,比任何地方購買的都要嫩上幾倍,連植了牙的外子吃起來也毫無負擔,且因為吸收了雪山流下的甘純瓊漿,甜美無比。
也有一位老同事,總會在上班路過時順便送一包菜來,吊掛在我的窗框上,過了幾天後才問我:「菜吃完了沒?」我每每拿到這些農作,都會分外欣喜,不但感恩珍惜,謝謝這些農夫朋友,還會謝天謝地,因為不管是自己親種或家人勞動所得,都是老天莫大的恩典。
這一切,代表台灣地、水、火、風調順,除了物產豐饒、人民勤勞,治安亦十分良好;有菜可分送友人,也表示他們與家人皆安康,所以能耕種勞動。這一切,真是萬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