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微兒
爸爸過世後,我們姐妹決定採用樹葬的方式辦理父親後事,既環保又簡約,很符合爸爸生前的行事風格,也是遵循他生前跟我們討論身後事時所交代的:「我最怕找人家麻煩了,以後不必來看我,把我放在你們心上就行了!」
爸爸不拘泥世俗形式的豁達,給了我們偷懶的好理由,也因為我們相信爸爸並不在山上的那棵桂花樹下,而是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所以,姐妹們也鮮少前往山上的樹葬園區。
半年前,姐姐養的狗在沒有預兆的情況下突然離世,診斷的結果是心肌梗塞。一向健康活潑又沒有任何病史的狗兒說走就走,讓姐姐痛不欲生,日日以淚洗面,還帶著罪惡感跟我「告解」:「怎麼辦?我覺得我的心,比爸爸走的那時候還要痛!」
我原本其實很能體諒,因為爸爸臥床將近一年才往生,對於失智多年又已九十高齡的老人而言,到另一個沒有病痛和煩惱的極樂世界,堪稱是種解脫。但是對姐姐來說,當兒子養的毛小孩出其不意地走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確實是生命中難以難以承受的哀慟。
姐姐將她的狗樹葬在寵物天堂,每個月都去看牠一次,回來後就上網發表一番深情的愛犬告白。剛開始,我還會從字裡行間讀出姐姐的悲傷和不捨,但是時間長了,這種將心比心的感覺逐漸轉變成一種不平。顧及姐姐尚未走出低落的情緒,我忍住沒說出口的是:「爸爸走了之後,妳難得去看他一次,但卻頻頻去探望妳的狗,這樣對嗎?」
昨天我跟兒子閒聊,一股腦兒地說出這陣子對姐姐「厚犬薄父」所累積的不滿和不痛快。我氣憤難平,劈里啪啦地抱怨了一大串,兒子卻一臉淡定地回應我:「妳不是說阿公是埋在妳們心裡,所以不需要上山去看他嗎?阿姨的狗應該還在土裡,所以她才必須常常去看牠啊!妳為什麼要因為這樣生阿姨的氣呢?」
是啊,十五歲的兒子,可以用這樣寬容又正向的角度看事情,將近的五十歲我,為什麼卻一直往牛角尖裡鑽,氣了好一陣子呢?還好,有兒子及時的「開示」,才讓我得以擺脫這些日子以來,充滿負能量的心靈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