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樹(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組織經營良窳與組織文化攸關,國家興亡也與國家文化具有密切關連。文化即成員的習性與慣性,是組織面對人事時地物的共同反應與處理模式。而文化之形成非常多元而複雜,如以國家而言,文化之形成受媒體影響甚大。
衡諸當今情況,接觸最頻繁的媒體,不外手機與電視,其次是報紙與雜誌。媒體對事實報導取捨,本於對事實認知綜合整理後,忠實呈現給所有訊息接受者,而閱聽者對訊息取捨與認知,選擇性融入個人價值體系,進而影響其思惟言行,如受影響者眾,對國家或社會文化影響將是無遠弗屆。
一般認為,媒體只要報導事實,即已盡責,至於報導後會產生何種效應,並非媒體的責任,且在競爭激烈的現實環境,媒體無法承受新聞漏失壓力,在新聞取捨時間壓力,更遑論新聞事件深度分析。
不過,值得注意是,依調查顯示,國人卻逾半對媒體報導與功能不滿意。
人民有追求知的權利,媒體人不能憑藉自我好惡,撿選、排斥或摒除新聞,況且政治惡鬥、貪贓枉法、爭名奪利、血腥暴力、作奸犯科、虛偽詐騙等,都是社會現實,媒體只要忠實報導即可,但也因此種媒體文化,無法為國家社會帶來風行草偃、教化人心的神聖使命。
媒體文化也是國家文化或知識教育的反射,衡情論理,媒體不能不報導事實,但也不能忽視報導後產生連鎖效應,從新聞報導素材取捨、內容引述、版面排列、圖案呈現,用心程度不同,後續影響深遠有別。
依中道來看,如媒體多報導良善之創新卓越、誠信倫理的核心價值,或報導具全球觀之知識或事件,以開放心胸與視野,就人與人間、組織與組織間、國家與國家間描繪美好願景,即可多為國人注入新思惟與正確觀念。
媒體也可反思報導特定事件發生後,其可能對國家或社會文化造成不利衝擊,若能適當處理,邀集公正、專業及有影響力之人士會談,或藉由專家、學者之深度訪談,或邀請非營利或公益性組織提出呼籲,或請公正及有專業者提出論述,促成社會正視或督促政府檢討改善,則媒體報導對文化汙染可以降低,甚至可發揮淨化效果。
再從科學、哲理與本體中道來談,一切現象有其因緣,也要能一體同觀。媒體報導如能循中道,其報導與處理將有助於國家與社會平衡和諧、互利共贏,且能事理通達、圓融祥和;也更能讓國人體會為人處事能無私無我、光明正大、圓滿究竟之道。畢竟人與人、人與天地萬物都是相互依存,也是相互衝擊與影響的。
造就國家社會更美好未來,任何人都責無旁貸,媒體更不能置身度外。而且任何事實報導及處理,思惟不能割裂,必須整體考量,如能讓國人養成中道之心境與心性,形塑中道之國家文化,經濟才能走正道、社會才有公道、政治也才能行王道。這也是媒體促成此優質文化的應有功能與莊嚴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