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 千年之間 台灣漫畫歷史性的一刻

曹麗蕙 |2018.07.02
3423觀看次
字級
《阿鼻劍》 用一張圖傳達深奧文字,是鄭問作品的特色,除了不打草稿,虛擬繪畫的高超技巧,這張畫作更可窺見鄭問對「佛」概念的詮釋,金剛力士轉化為何勿生,鄭問讓轉化過程變成一個圓,代表何勿生護持所有修行向善的人,幫助調伏魔障,也傳達出佛教裡的「圓滿」奧義。 圖/鄭問工作室提供
《東周英雄傳—始皇童年》 鄭問展現蒙太奇手法,用「沙」來表現城牆、戰場的真實質感。他先將人物畫完後,在背後用筆塗上南寶樹酯,再撒上工業用沙,等乾後塗上黑底,再慢慢加亮後產生出一股厚實感。圖/鄭問工作室提供
《東周英雄傳—介子推》 畫作呈現了鄭問融合抽象與超寫實的技法,他是把油漆灑在水面,由於油不溶於水,再用宣紙拓印,就變成畫中介子推揹母被燒在山上時,走在烈焰的沙漠。圖/鄭問工作室提供
《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貪欲一兵衛》鄭問積極用新媒材來作畫,〈北魔天〉是他運用家中的滾筒來作畫,而〈貪欲一兵衛〉則是將塑膠袋塗滿膠水,請小朋友踩踏而成,顯示他在創作上是天生的冒險家。圖/鄭問工作室提供
《深邃美麗的亞細亞—北魔天》圖/鄭問工作室提供

文/記者曹麗蕙

「今天是台灣漫畫史上重要的一天。」6月15日總統蔡英文在《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開幕時的發言,道出了台灣漫畫首度前進故宮的重要意義,如同文化部長鄭麗君所言,這是「台灣漫畫歷史性的一刻」,「證明了台灣漫畫,是我們重要的藝術資產」。

雖然鄭問在國際漫畫界舉足輕重,開幕當天有來自台、日、香港、中國大陸等兩百多位重量級漫畫家與會,但還是有不少民眾不知道鄭問在藝術界的成就,這也是鄭問弟子、台北市漫畫工會理事長鍾孟舜力促《千年一問》大展的原因,「老師過世第二天,我就跟師母說:鄭問一定要進故宮,而我花了一年三個月終於辦到了。」他語帶哽咽說。

「亞洲至寶」讓台灣漫畫在世界發光

去年因心肌梗塞過世的鄭問,本名鄭進文,1958年出生於台灣桃園大溪,他合併中西技法發展出自己獨有的水墨以及壓克力畫風,並以漫畫前所未見的精緻畫工、戲劇張力的構圖,挑戰了這世界對藝術的想像力,更讓台灣漫畫在國際發光。

他是首位震撼日本的台灣漫畫家,也是第一款日本遊戲以台灣作家命名《鄭問之三國誌》。《東周英雄傳》讓他成為首位獲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殊榮的非日籍人士,日本《朝日新聞》讚歎他是漫畫界20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也被日媒譽為「亞洲至寶」。

不僅如此,鄭問一生提攜栽培多位知名漫畫家,將台灣漫畫帶到世界各地,他的《大霹靂》是第一次台灣人至香港所連載的漫畫;在中國大陸期間也帶出上百位遊戲美術人員,影響深遠。

融合西方寫實與東方寫意

「鄭問老師在藝術上有前所未有的開創,只因他是漫畫家而被忽略了。」鍾孟舜表示,鄭問把西畫印象派、古典主義、野獸派等技巧更大規模的融入水墨中,並積極於媒材與色彩的實驗創新,「若拿掉漫畫,鄭問就是個複合藝術家」。

1986年,鄭問發現傳統水墨的揮灑與渲染,適合表現於歷史人物與武俠人物中,《刺客列傳》是他首部用西畫技巧的水墨連環漫畫,他曾在序中提及「用沾水筆來畫太硬,用水彩又有點中國樂曲中用交響樂伴奏的不倫不類」,而他突然有個靈感:「為什麼不用中國技法來表現中國故事呢?」便開始拿毛筆描繪心中的刺客形象。

近代中國美術的徐悲鴻已開啟中西融合的水墨技巧,鄭問則是第一個將這樣的畫法用在連環漫畫上,被稱為「水墨漫畫家」。

而後他創作《東周英雄傳》,即使面對連載的時間壓力,每月要繳交70張圖,還是堅持用毛筆,也顯示他將漫畫視為藝術的堅持。

《鄭問之三國誌》原畫 台灣首展

2001年日本遊戲公司製作以他名字冠名的《鄭問之三國誌》上市,由他設定及繪製人物肖像與著名事件場景,他將過去建立的幾種風格、技法全用在這套作品上,有純粹厚彩的西畫、筆墨淡彩的國畫,也有中西碰撞的新畫風,是鄭問火力全開之作。

鍾孟舜表示,《鄭問之三國誌》是《千年一問》特展最大亮點,這116件作品均是台灣首展。

特展即日起至9月17日在故宮展出,分為「漫畫鄭問」、「藝術鄭問」、「遊戲鄭問」、「千年一問」、「哲學鄭問」及「從鄭進文到鄭問」六大主題,陳列了鄭問個人手繪漫畫、手稿、雕塑等250件真跡原件,以及個人物件、創作出版品等,總計近300件作品,一次展現鄭問30年來的美學與成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