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問留下的照片不多,此張是1997年朝日新聞攝影石川重弘,在他工作室拍攝他作畫的場景。
圖/記者曹麗蕙翻攝
策展人鍾孟舜請鄭問的弟子拍攝影片重現鄭問創作的技法,包括:透視、分鏡、工具、暗喻、用色、設計、構圖、雕塑、素描、水墨、故事等,讓民眾能從各個角度了解他在藝術方面的革新。
鍾孟舜表示,鄭問是世界首位完全虛擬繪圖的人,在電腦繪圖尚未盛行前,他就能畫圖不看參考資料,卻能畫得十分寫實。他畫圖以「構圖為第一優先」,例如確定是倒三角形構圖後,再破壞主題物體去配合構圖,《鄭問之三國誌—長坂坡》就是一例,這也是鄭問畫作總能氣勢磅的原因。
對鍾孟舜來說,鄭問虛擬繪圖能力無人能及,如《阿鼻劍》是他首次被鄭問「嚇到」的作品,「老師完全沒有打草稿,而是以水彩打底,再以筆沾清水洗亮,就算我現在50多歲,畫這張圖也一定要3D模擬才畫得出來,何況當時他才31歲」。
他強調:「展覽命名為《千年一問》,是因鄭問乃千年難得一見的天才,他在復興商工主修雕塑,沒學過西畫、水墨,卻在投身漫畫後產生如此大的成就,還將雕塑與室內設計的學經歷融入,讓作品更特出於其他漫畫家!」
另外,鄭問作為一位連載漫畫家,面對截稿壓力,仍不斷嘗試用新媒材來作畫,「每次有新想法時,家中地板上都放滿他的實驗作品,他再從幾百張、數十張中挑選他滿意的去畫。」
例如《東周英雄傳—始皇童年》就用「沙」來表現「兵馬俑坑」的真實感、〈介子推〉以油漆加水來拓印,另外還有《深邃美麗的亞細亞》中〈北魔天〉的滾筒畫、〈貪欲一兵衛〉的塑膠袋入畫,都讓人看到他勇於開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