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六法全書」在司法界暢銷二十餘年,迄今已將近九十版,曾經有過一年的版稅高過薪水,可見這本法律工具書的暢銷,作者正是法務部長施茂林。
施茂林擔任法務部長以來,經常思索如何將枯燥艱澀的法條,化為活潑易懂的文字,讓法律更貼近人民的生活,進而讓人民排除心理障礙,願意親近學習法律。
以前曾有長輩看了他的掌紋說:「你有兩條事業線!」現在他終於弄清楚了,原來寫作就是他的第二事業。用「著作等身」來形容施茂林,一點也不為過,辦公室的書櫃上陳列林林總總他編著的法律書籍。
施茂林從處理及接觸的個案中,深深體會「天下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沒有不可能不會發生的事」,他常看到一般人因不懂法律而吃上官司,權利受損時不會要求賠償或求償無門的情形,因此認為具備法律知識,是很重要的事。
早在擔任司法官之前,施茂林養成每天閱讀經濟日報的習慣,尤其在服兵役時,更是廣泛涉獵經濟、企管有關的書籍,在無形中,訓練出他的財經底子。後來,有次機緣經濟日報商請施茂林針對時事配合法學,將民眾日常生活的相關法律常識,作簡要明白的說明,配合生動活潑的案例,作廣泛的介紹,透過「每周一講」的方式,以「施部長講法」的專欄呈現出七十多個主題,並集結成冊。
施茂林說,過去習以為常的事,現在可能違法,以家用和公司費用為例,以前經常混在一起,現在老闆告訴總務說,老婆抱怨家裡沙發太舊了,要換一套新的,總務用公司的錢去買了沙發,就可能因侵占公司財產而涉及侵占罪。他說,寫文章用故事或實例來說明,就是提醒現代人注意法律藏有的風險。
「法令規章多如牛毛,枯燥又乏味,就連學法的人都未必能瞭解活用,一般人更是望而生畏,很少有機會接受法律教育,對法律茫然不解,甚至誤觸法網而不自知。」
人生百態,社會事務千奇百怪,大家更是見怪不怪,施茂林長年投身司法工作,經常應邀各處演講,並在法庭上做機會教育,處理或接觸的個案中,體會更深,可以說「天下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沒有不可能不會發生的事」。
施茂林將歷年來所碰到的個案或事例,從腦海深處一一搜尋出來,在不同主題中,分別傳達不可不知且切身相關的法律知識,例如:「買賣仿品,不能不知者無罪」、「詐騙集團利用人性貪念」、「火星文簽名也算數」、「情人節吃出離婚官司」、「隨便罵人代價高」等。
「法律並不是單調乏味的文字堆砌,而是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施茂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