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不剝削蛋農也可以賺錢啊。」成立品牌「好華雞」、3年100萬資本額變2億,華元生活科技董事長黃揆元一句話,讓人迫不及待想聽他的成功故事。
2016年以前,黃揆元只是一名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書的老師,為了照顧生病母親才回台灣。在台灣任教、與學生相處後,他感到憂心,因為相比陸生積極為未來鋪路,台生顯得迷茫。他認為,身為老師當以身作則,給學生希望和指標,也要證明老師不是只會說,其實還會做!所以允諾要成立一間公司,且3個月內讓股票上市,而當時他只有100萬的資本。
滿腦子創意,第一次創業卻不知道要做什麼,黃揆元說,直到想起與紅葉少棒的發源地──紅葉村的孩子互動後,才靈機一動,想到蛋的生意。
他長期資助偏鄉孩童,認了很多乾兒子、乾女兒,一次邀請他們到台北玩,一個孩子的爸爸聽說黃揆元的母親生病,拿了雞蛋就連夜搭車送過來,他納悶:「台北也有蛋啊!」那位爸爸卻說:「自己養的雞不一樣。」沒想到隔了一個月又送來,黃揆元想貼補車錢遭到拒絕,於是說:「不如給你錢,幫我養雞,蛋用寄的就好。」
當食安風暴掀起,黃揆元卻能享用衛生無虞的蛋,他想:「還好我們有這樣的朋友可以代養。」旋即又冒出一個疑問:「為什麼不是人人都來養?」他匆忙寫下想法,跟以前的學生分享,師生就決定朝這個方向經營事業。
慎選合作對象 正派經營
「創業要有自己的優勢、特色和經營模式,如果只靠打廣告,很快就倒閉。」黃揆元有研究消費心理的行銷博士背景,還有「做過的案子從未失敗過」的輝煌成績,20年的專業經理更讓他清楚消費者要什麼,他說:「其實只要老實地賣安全的蛋就夠了,不需要給雞吃中藥,也不用強調有機」。
一顆5元、天然的蛋就是他的商品,加上有創意的行銷策略,打出「全台第一家代理孕母」的口號,果真吸引了媒體,讓他們納悶代理孕母什麼時候合法了?但內容的確有意思,只要民眾下訂單,5個月後每月可拿到30顆蛋,連續8個月,是全新消費模式,所以了解真相後的媒體依然為「好華雞」大肆宣傳。
剛開始經營,黃揆元沒有太過重視利潤,但要說服農民接受新的生產及合作方法,他坦承過程是艱辛的,「1個畜牧場跑4次才能坐下來好好談。」為了吸引農民嘗試新的模式,他以高於市價的報酬為誘因,強調「不會剝削」,只是合作對象必須顧及環境的水與空氣,通過微生物檢驗,還需是老闆或第二代親自飼養,「你必須愛你的事業,而不是請別人去照顧」,確保他們對食材安全的責任心。
不剝削蛋農也不把消費者當盤子(凱子),利潤怎麼來?黃揆元說,把層層物流花費的成本濃縮,「雞生蛋、蛋帶到台北、再進果菜市場、超商,這些過程都交給一家物流公司負責,就能省錢。」而這間公司也是他額外成立的。
幫助弱勢 照顧員工家庭
提高收入後,黃揆元進一步發揮行銷本領,用幫助弱勢的方式增加知名度。他不是做做形象,而是「誠懇付出」,如去年1月跟喜憨兒基金會合作,4月跟育成基金會蕃薯藤餐廳合作,只要接受身障者洗車、打蠟的服務就送雞蛋,更引薦萊爾富給養護機構,捐贈即期食品。他說,剩下的蛋可便宜賣,但與其賠本,不如送給有需要的人。
曾有心智障礙兒的家長拉著他的手說:「我給你錢,你雇用我的孩子好不好?」原來憨兒要的是一份正常的工作及社交生活。黃揆元先引薦了聖瑪莉麵包,邀民眾到店面打卡,從憨兒手中拿蛋,一面行銷一面促成企業釋出職缺,為憨兒圓夢。
養雞生蛋事業做很大,黃揆元更跳脫傳統,在內湖打造了故事屋,客戶可以品嘗獨特的蛋糕和布丁,也能LIVE連線看到雞舍,「未來故事屋還要養雞!」他笑說,企業、餐廳和通路商都可以在這邊暢談生意。
黃揆元不只一次強調,創業是為了學生,也是給年輕人一個示範,對於第一次創業就被政府當做指標,他很開心,但讓他最滿意的卻是從最初的4個員工擴大到70個,還不包括物流的人,他有志照顧員工背後的家庭,讓他們有動力工作!因為看得到未來,不少傑出人才轉職,默默地跟隨他。